南屏晚鐘和雷峰夕照雖然是傍晚時觀賞最佳,但從花港觀魚出來也是順路,方慕南便打算先把這兩地遊了,然後再返過來一路遊蘇堤。游完蘇堤,便又從南山回到了北山,接著遊平湖秋月和斷橋殘雪,再接下來是柳浪聞鶯。
這一圈下來,差不多已到傍晚,然後再回來看雷峰夕照,聽南屏晚鐘,入夜後乘船去遊三潭印月。這便是方慕南預訂的賞遊十景路線,一圈下來已基本觀遍,其間順路的可以兼游下新西湖十景中的景點。雷峰夕照與南屏晚鐘雖要遊兩次,卻並不一樣。這時去是入淨慈寺,登雷峰塔。傍晚夕陽下山時則是看雷峰夕照,聽南屏晚鐘,並不進去。
這時已是中午時分,方慕南打算帶白羽裳到淨慈寺裡去吃素齋。去了先吃過齋飯,然後再逛遊淨慈寺,出來後則往對面登雷峰塔。說了自己的打算,白羽裳都並無異議,貫徹她的客隨主便。
淨慈寺是杭州四大古剎之一,也是江南名寺。位於西湖南岸,建於南屏山慧日峰下。寺依山而建,背靠翠巒,面對碧波,梵宇層疊,宏偉莊嚴。《淨慈寺志》描繪其詩曰“憑山為基,雷峰隱其寺,南屏擁其後,據全湖之勝。”
淨慈寺原名永明禪院,乃是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後在南宋時改稱淨慈寺,並建造了五百羅漢堂。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鐘便是指淨慈寺的鐘聲。因附近山高穴多,敲鐘時山谷回應,再加湖面空曠,故鐘聲遠揚,響入雲霄。
歷經千年,現在的淨慈寺,自然也早已不是古時舊觀。而且淨慈寺的命運特別多舛,曾屢毀屢建,次數都已不可計數。現在的淨慈寺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但規模並不如前,相傳淨慈寺在南宋時才是其最為鼎盛時期,規模宏大。當時淨慈寺周邊附近還建有許多大小寺院,前後左右佛剎林立,雷峰塔下有塔院小昭慶寺,塔西有惠昭寺,峰北有瑞相院,寺西有善慶寺,並有彌陀寺、顯應寺、天王寺、法性寺、廣教寺、空律寺等環列,是杭州最大的寺院群,故時人又稱南屏山為“佛國山”。
抵達淨慈寺後,方慕南先於附近停車場停好車,然後帶白羽裳下車,買票入寺。門票並不貴,不過每人十元錢。入寺之後,方慕南不忙往別處,直帶白羽裳往寺內用飯的香積廚。
其實淨慈寺旁邊也有一家叫做淨蓮居的素菜館,而且這是營業性的專業飯館。不過雖都有一個“淨”字,但這兩者間卻並無多大關係,只是淨蓮居開在了淨慈寺旁邊,並借了些名沾了些光,也因此招攬了不少觀光旅遊的顧客。許多人都誤以為淨蓮居是淨慈寺開辦的,但其實不是,只能說淨蓮居的老闆藉機取巧,這家素菜館開的頗為成功。
這家素菜館,方慕南前後也曾去過那麼幾次,很有些特色,菜做的也不錯,只是卻嫌太過油膩了些。明明是素菜,卻做的比葷菜還要油膩,這讓方慕南感覺有點本末倒置。而且那菜是素菜葷做,弄得頗多花頭,素的偏偏要做成葷的也似,不但外觀要像,口感也要像,感覺過於追求了這些花式,而忽略菜了本身的內質。去過一兩次還有些新奇,到三四次就有些膩了。
兩年的網友經歷,方慕南對白羽裳瞭解不少,知她不喜吃過於油膩的,故而便不打算帶她往那家淨蓮居。淨慈寺的香積廚,那就是正經的齋飯,平日寺僧也是在此用齋,基本不對外營業,只招待香客。當然,所謂香客也沒什麼過高要求,只要你能上柱香,甚至只要是買了門票的,那就算作是寺內的香客。
方慕南與白羽裳方進寺,便見得一大幫數十人正迎面而來,是要出寺。這數十人中,大半是光頭的和尚,其中領首的便有淨慈寺的住持智通方丈與其兩位師弟智廣、智山。看樣子,智通是帶領著寺僧正在相送另一方人員。
方慕南聽到其中傳來日語聲,知道智通率領淨慈寺僧眾所送的這一方應該就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