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門派的武學道理,齊御風所學本已經頗雜,但對其中有些道理招數,卻也還是是似而非,有些半懂不懂。
他仔細想了半天,不禁一陣心涼,心說這劍法以普天下劍法之招數為根基,包含天下各門各派劍法要義兼收幷蓄,豈不是要先學會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才行?
可自己卻遠遠不如令狐沖那樣行走多年江湖,見多識廣,身邊又沒有名師指教,莫非還要先學會這山洞裡的幾百套劍法,才能學會這“破劍式”不成?
當下他不由得心生沮喪,回想起自己所學的劍法,長白劍經是一門總綱,然後便是苗家劍法與苗胡兩家武功結合的雪山劍法,其次是天山派三分劍術、太極劍法和靈狐劍法。
這次穿越又學了雁蕩山一派的三招jīng妙劍法,以及五嶽各派劍法中的一鱗半爪,剩下的可就俱為平庸之作,不足為慮了。
倘若將這“破劍式”死記硬背,倒也不是不可,但是臨敵之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卻勢必影響了劍招的威力。
他心頭煩悶,當即隨手一刺,竟然是一招長白劍經中的“刺字訣”,他不禁一呆,隨後搖頭苦笑,自言自語道:“這又有甚麼用?”
跟著又練,過不多時,順手一劍,又是一招“刺字訣”。
當下他便有些無奈,心道:“我只因《長白劍經》上的功夫練得純熟,在心中已印得根深蒂固,使劍時稍一滑溜,便將練熟了的本門劍招夾了進去,卻不是獨孤九劍了。”
他猛然想到這裡,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心道那傳他《長白劍經》的中年男人何等厲害,武藝可能也不亞於這獨孤求敗,那長白劍經也是天下劍法的綱目,可相容幷包,吸納萬千劍術的jīng華,我便從這裡面推斷獨孤九劍的劍招用意,又有何不可?
當下他將那些不解之處一一記下,與長白劍經的相似招數相互印證,登時許多繁複、深奧、jīng妙之處,都豁然開朗,與《長白劍經》和“破劍式”的武功,理解登時都加深了一層。
齊御風不由得感嘆,原以為這長白劍經,他已然學得差不多了,只等內力一深,便能發揮出那驚天動地的威力,可今rì看了這“破劍式”兩相比較。才知道天下任何招數武功,原來都能自行化在這‘長白劍經’之中。原來許多看似平平無奇的招數,卻原來也有這番妙用。
而這獨孤九劍的“破劍式”也是如此。方才還略有不懂之處,一想到那中年人使劍時的身形步法,相互印證,便立時覺察出了“破劍式”許多的奧妙所在。
這兩種劍法當真都是劍道總綱,包羅萬有,融百家武學所長,可分庭抗禮,不分軒輊。
可略一想,齊御風不禁又搖了搖頭。此時他如孔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般,在至高無上的劍法要訣面前,生平所學劍法的jīng妙與破綻之處,已然一覽無餘,眼光不知不覺之中,已經變得極高。
論及劍法,《長白劍經》七十二式,每招每式都千錘百煉無可更改。得一份體悟,細心體會其中的運勁法門,便增添一份威力,這威力無窮無盡。永遠都學不完,可謂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卻又難以捉摸。
而《獨孤九劍》這一招“破劍式”來看,卻無非是將天下武功匯合總集。根據其他武功的行動而做出最合理的判斷反應,招數繁複。變化極多,每一招都有單獨的破解之法,固然是博大jīng深,jīng深奇奧,卻令初學者苦惱不已,容易在紛繁複雜的劍招之中不能自拔,沒有如《長白劍經》那般返璞歸真之感。
既然學完了“破劍式”他便依次又看第三招“破刀式”的口訣,但見這路“破刀式”劍法甚短,只有寥寥五六百字,開頭便寫到,專門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講究以輕御重,以快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