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已成為收藏家們的寵兒。

涼巷憑《海人謠》而獲得了十幾個大獎的提名,他因此被稱作“現代文學史上的奇蹟”。

《海人謠》用輕鬆的筆調敘述了一個不那麼輕鬆的故事,讀起來略顯沉重。它和《我的名字叫紅》一樣,用了多視角敘述的手法。但這並沒有使這個故事變得撲朔迷離。故事不難讀懂。它讓讀者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俯視故事裡那些弱小而又了不起的人。

與《我的名字叫紅》複雜的敘事手法不同的是,它只有三個視角——珍珠蚌,採珠人,民謠歌手。珍珠蚌的自述讓這個故事有了浪漫主義氣息,像一篇瑰麗的神話。採珠人則是在用樂觀演繹悲劇。民謠歌手的存在是為了賦予這個作品以社會意義。他本是埋沒在現代都市生活中的庸碌之人,因為一個在海邊的假期而開始了流浪。他的一生就只有這一部作品——《海人謠》。

涼巷晚期還有一部關注度較高的作品——《因為生命只是一場夢境》。它是自傳,但是行文風格像散文,而且裡頭有一些很明顯就是虛構的情節。有人拿John Gassner批評《Our Town》的話來批評這部作品:將人性加以肯定——一種簡單的人性,只求安靜地完成它的生命與戀愛與死亡的迴圈。

涼巷的一生跌宕起伏,讓人不禁感慨萬分。

最後,我們應該慶幸,沒有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番外(二)

我不會寫文章。但是我太太跟我說,這篇悼文,我必須得寫。因為我見過他卸下涼巷這張面具時的真正模樣。

他確實是屬於被世人所鄙視的同性戀群體。他的同□□人很早就過世了。聽父親說,他那時很頹廢,夜夜酗酒。失去愛人後,他對佛祖更叫虔誠了,將佛經抄了一百零八遍又一百零八遍。後來,他將《史疏》改名為《百代過客》,繼續創作。他先是手寫,然後再由我父親轉為電子稿。一本書完成後,他會將手稿燒了。燒給與他陰陽相隔的愛人。焚稿之舉,是為懷念故人。

他答應過他的愛人,要將此書寫完。也因為如此,他才會在完成《百代過客》後自殺。受他的消極情緒影響,《百代過客》多了一種世事滄桑中的歷史無奈和幻滅感。

他在加拿大待過一段時間,為了陪伴我臨終的父親。

那日,我與他一同去城中購置日用品。在路邊遇見了一位流浪漢、用破舊的鋼琴彈了一首相當悽美的曲子。他駐足,側耳傾聽,許久許久。後來,我與那名流浪漢進行了交談,那首鋼琴曲是他自己寫的,紀念亡妻。

音樂無國界。

最後一次見他,是在杭州西湖。岸邊一位銀髮老人立在餘暉裡凝視遠方,安然慈祥。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帶著音樂走進墳墓的。他的葬禮,我沒有用哀樂。父親生前曾告訴過我,要用哪兩首歌。

《茉莉花》和《嘎達梅林》。

☆、番外(三)

我弟弟叫夏寒,他的小名叫阿小,因為他倒小學畢業了還只有小小的一隻,好像長不大似的。他和母親一樣,很晚才開始長個子。

阿小的出生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那個夏天,天氣很悶熱。阿小出生的那天下了場雷雨,反而讓我覺得有些冷。那一天,我的母親離開了我,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給我留下了一個弟弟,他有一雙和母親一模一樣的眼睛。

阿小是早產兒,在恆溫箱裡呆待了很久。出院後,父親直接把他丟給了遠在蘇州的外婆,以生意忙的藉口,對阿小不理不睬。我和父親生活在一起,過很平靜的日子,好像從很久很久以前便只有我們兩個人一樣。我只有每年的暑假會跑到蘇州住上個把月,陪陪阿小。外婆把他當女孩子養,直到他四、五歲開始記事起才沒有再這麼做。

我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