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問:那該怎麼辦?
李左車說:解甲休兵。
這是對的。正如李左車所說,韓信的上上之策,莫過於原地休息,養精蓄銳,擴軍備戰。兵強馬壯後,再展開外交攻勢。屆時,便可不戰而屈燕、齊之兵。
韓信採納了這個建議。他虛心向戰敗者請教,更值得肯定。事實上,成大事者,必須無一日敢懈怠,無一事敢馬虎。韓信做到了這一點,他沒理由不成功。
可惜劉邦不同意。
劉邦有劉邦的道理。當時,楚漢戰爭正處於相持階段,劉邦的大軍也被項羽圍在滎陽,急需兵力增援,打破僵局,哪有時間耐心等待韓信厲兵秣馬?
於是八個月後的某天早上,韓信和張耳一覺醒來,便發現自己的將印和兵符都不見了,劉邦卻在軍中調兵遣將。原來,劉邦只帶滕公夏侯嬰一人,自稱漢使馳入軍營,趁韓信和張耳睡得迷迷糊糊,奪取了兵權。
韓信只好去打齊國。
齊國卻投降了。
勸降齊王田廣的,就是當年幫助劉邦滅秦的高陽酒徒酈食其。酈食其說,知道將來天下會歸誰嗎?漢。知道為什麼會歸漢嗎?因為項羽吃獨食,劉邦與人分享天下。所以,先降漢的佔便宜,後臣服的先滅亡。
田廣覺得有道理,便降了漢。12
這時,韓信就師出無名了,他準備退兵。
然而蒯通卻反對。
蒯通也是縱橫家。在陳勝的時代,幫武臣勸降范陽縣令徐公的,就是他。縱橫家總是要攪局的。蒯通說,酈食其三寸之舌,便下齊七十餘城;將軍率兵數萬,才下趙五十餘城。難道將軍的數年奮戰,竟不如酈某一席話?
韓信說:可是齊國已經投降了呀!
蒯通說:那麼漢王下令收兵了嗎?
韓信恍然大悟。
漢四年十月,也就是井陘之戰一年後,韓信入齊。齊王田廣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便把酈食其扔進了油鍋。然而毫無戒備的齊,哪是韓信的對手?項羽派來的援兵,也被打得狼奔豕突。齊國七十餘城,全部歸了韓信。
韓信成為了齊王。
關鍵的一票
韓信的王銜,其實來得不太正當。
平定齊國後,韓信給劉邦寫了一封信,大意是齊人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得有人鎮住,因此申請代理齊王。
劉邦勃然大怒。在他看來,這無異於敲詐勒索。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日夜盼望韓信帶兵來救,韓信卻在這時要當什麼代理齊王,不是敲竹槓是什麼?
於是劉邦破口大罵。
這時,張良和陳平都在劉邦身邊。
張良和陳平,分別是在漢二年的十月和三月投奔劉邦的。他們當然都知道此刻不能得罪韓信,也擋不住韓信稱王,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結成統一戰線。
兩人便暗中踹了劉邦一腳。
劉邦馬上醒悟。
但,先前罵都罵了,也只好繼續罵:韓信臭小子太沒出息!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耀祖光宗,要當就當個真齊王,當什麼代理的?
結果,是張良持印赴齊,封韓信為王。
韓信封王,是在漢四年的二月,也就是入齊之後四個月。這時,實力最雄厚的人變成了三個:楚王項羽,漢王劉邦,齊王韓信。韓信的地位驟然上升。
謀士和說客,也都來了。
說客叫武涉,是項羽派來的;謀士即蒯通,是韓信身邊的。兩人來歷不同,判斷則一致,都認為韓信已成為劉、項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可以權衡天下。韓信的腳投向劉邦,則漢勝;投向項羽,則楚勝;中立,則誰都不勝。
這可真是“舉足輕重”。
不過兩人的建議卻不同。武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