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太過了,總使得自己下不了臺,為了“挽住”自己的“面子”,就不得不開口和對方爭吵,結果雙方吵了個耳目赤紅,誰也沒說服誰。
不僅如此,吵輸的人往往也不會因此就去同意“勝利者”的話,相反會因為怨恨對方,使得更加堅持自己之前的想法。
這種現象就等同於把一隻青蛙扔到熱水裡,青蛙就會跳出水來,而把青蛙扔掉冷水裡,再把冷水一點一點地煮熱,青蛙也不會察覺,這是一樣的道理的。
一開始就激烈地推翻對方的觀點,哪怕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也只會引來更為激烈的反擊。
有些理不直的人,說起話來卻往往氣壯,顧雍理常直,但說話來卻反而氣和,讓人容易接受,孫權雖然是他的君主,但也因此而尊敬他。
第二百四十九章 顧雍拜服
張昭是性子方面急了一些,但要說品德,也還是德才兼備之人。
在歷史上,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以為外應。
張昭認為公孫淵必不是真心叛魏降吳,因此反對孫吳對公孫淵的支援,但他言辭過於激烈,就沒有被孫權採納。
結果後來公孫淵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張彌和許晏。
張昭非常生氣,因此退居不朝,孫權勸解無果,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
張昭性子也硬,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
後來孫權後悔自己的做法,但又不願道歉示弱,他就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張昭出門。
但這方法也沒嚇到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
最後孫權也還算是明君,在張昭家門前久久站立,很長時間都沒有離開,張昭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由此可見,君臣鬧矛盾,都是君先來道歉,張昭這種急性子,得以安享晚年,也可以說孫權是個心胸豁達的君主。
和張昭相比,顧雍處事就要圓滑多了,而且還圓滑地有些別出心裁。
說顧雍處事圓滑,並不是貶低他,顧雍的確是很圓滑的,而這個圓滑卻是他的“可愛”之處。
孫權對顧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次在政務上有難題的時候,便會派身邊親信之人前往請教他。
每當顧雍贊成孫權的意見時,顧雍就會請孫權派去的人吃飯,把問題研究個透徹,然後再送此人離開;如果要是顧雍不贊成孫權的意見的話,那麼他就不會請客了,也不多說話,這樣孫權就會知道自己的觀點有待改進。
因此。孫權派人去請教顧雍後,便不是問“顧公怎麼說?”,而是問“你吃飯了沒有?”
孫權很貪玩,或許孫家人都是這樣吧,不要看孫權似乎讀過不少書。武力也不高。但是他的骨子裡,其實是和孫堅孫策一樣的。
孫權也很喜歡冒險打獵,不僅如此,有時他竟還仗著自己氣力大。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了起來,總讓張昭這位老仲父擔心他會“報銷”掉。
有孫家的基因在,孫權就算不怎麼精於武道,但一身力氣還是有的,孫策霸王之勇。他做弟弟的,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除此之外,孫權要麼就找來一大堆臣子一齊喝酒喝得爛醉,結果酒後醜態百出,鬧出了一大堆笑話。
面對著這位血氣方剛的年青主公,顧雍並不像張昭那樣對其厲聲批評,而是與他們一齊湊熱鬧,但絕不去飲酒。
當臣僚們發酒瘋的時候。顧雍那圓滑的本性又顯露了,他乾脆拿起文房四寶把這些人的酒後表現一一記了下來,然後等他們酒醒後再一一念給他們聽,不少人聽了後臉都漲得通紅,當然。這其中肯定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