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後遷過來的。
那家鄉是哪裡?
紀墨心中生出一個疑問來,古代集體離鄉的事情可是少得很,除非是災荒兵亂,否則,真是死也要死在自家地裡。
狐死首丘,落葉歸根,故鄉的意義,可不是旁的地方能夠代替的。
「以前的地方不好嗎?」
紀墨追問了一句,很是孩子氣的口吻。
「不如這裡好,蔭蔽後代。」
孫三叔說了一句,怕紀墨不知道啥叫「蔭蔽」,還給講了講,是風水上的那一套說辭,類似於「祖宗埋在哪裡對子孫後代好」的樣子。
這一說就說得遠了些,順帶著孫三叔說了幾樣各家年輕人取得的成績,在紀墨聽來,有些平平無奇,大家都是「匠」,誰比誰高貴啊!
唯一一個學了讀書的,還算是出了頭的,就是孫爺爺的「不孝子」,那個當小吏的。
這一講,感覺層次還是很低啊!
只是這種程度的「蔭蔽」?紀墨有點兒無語,還以為能夠出個王侯將相啥的,就算是王侯不好得,多幾個當官的也好啊!再不然,多幾個讀書的,現在都沒什麼人讀書,真的算得上是被「蔭蔽」了嗎?
這話不好說,誰知道這裡的陰間是個啥標準。
孫三叔不知道紀墨所想,還在講,繞回到風水的問題上來講,指著一棵樹講什麼「風眼」之類的話,沒點兒基礎,光是名詞解釋就要一大篇文字,紀墨多問了兩句,見孫三叔不耐煩說了,也就住了嘴,沒再問,暗暗記在心裡,看以後要不要問一下孫爺爺。
見他乖巧聽話了,孫三叔又多說了兩句,什麼這裡的石頭好,那裡的河流好,從哪裡引過來的水剛好入了這河流之中,是個源遠流長的意思,也是子孫匯聚的格局。
專業知識點不停地「1」「1」的,紀墨頓時領悟,這些知識都跟營造有關,所以,學營造要先學風水?
細一想,好像也不是什麼錯誤。
古代建房子建陵墓都是有要求的,不是隨便圈個地就能弄的,還要考慮周圍環境,考慮佈局影響,跟現代選房子會考慮交通是否便利一樣,這種要求,古代就統歸為風水一類了。
城市是否臨河,是否依山,同樣一條大河的兩側,最好的選擇營造的應該是哪裡?
這樣的問題又跟造橋有異曲同工之妙,河流那麼長,橋樑也不是隨便哪裡都能造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地點才可以。
營造自然也要選擇地點。
孫三叔考慮到紀墨年齡小,前面還讓他自己走,後面就抱著他看,還給他來了個舉高高,讓他看更遠處的風景,提醒一樣說:「都記得,能記多少記多少,等你爺爺問了,拿話回他,省得捱打。」
「回不出來就要捱打嗎?」
紀墨故作懵懂地問。
「可不是要捱打,還打得狠吶!」
孫三叔說起這個就嘆氣,「你爹就是被打走的,那什麼大杖走?」孫三叔明顯不是很明白這個「大杖走」,不確定地說著,有些撓頭的樣子。
「我爹是個什麼樣的人啊?」紀墨有些好奇,這「不孝子」到底怎麼回事兒?
在他看來,孫爺爺的這門技藝極好,卻未必能夠換個官做,若是為了做官的緣故而放棄,情有可原,算不得什麼大罪過,因此說不孝,似乎有些……執拗?
再聽孫三叔這一說,感情裡面還有一頓打,呃,可能是好幾頓「小杖」的事兒?
這算不算是前車之鑑?
紀墨有些好奇,想要多知道一些。
孫三叔想起來就笑:「你爹啊,自小就精明,猴似的,就會糊弄你爺爺。」
這一講,就是一個偷偷讀書考學的故事,最要命的還是考學不成,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