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3頁

好容易談了門親事,之前都好好的,臨到成親,加價了,該怎麼辦?

零零碎碎的問題就好像是在找一個標準答案,可現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有的答案都是把天平兩頭反覆稱量,覺得哪頭更重,就更偏著哪頭。

廣濟對此給出的答案大多很含糊,起碼在紀墨看來很含糊,主要的意思就是放寬對別人的要求,很多事情不要太計較,人生百年,何其匆忙,若把時間都用在計較上,損失的是自己。

道理聽起來是有道理,可,真的所有都忍了,難免憋屈。

另一部分需要處理辦法的問題,廣濟就讓他們問問自己的心,比如說親戚家的熊孩子,是親戚重要,還是熊孩子損壞東西這件事重要,如果前者重要,後者就不要太計較,如果後者重要,那隻管去撕破臉皮,不要這門親戚了。

聽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多麼難,也許那親戚也曾在自家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不多,卻也讓人暖心,自己這時候計較,怕傷了對方的心,可若是不計較,自己又咽不下這口氣。

兩邊兒的輕重該怎麼衡量?

「施主應該多問問自己的心,或許那個答案早就在施主的心中了。」

廣濟表情溫和,並沒有因為對方的反覆糾結而著惱。

等到人走了,紀墨問廣濟:「師父,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廣濟說:「他會去計較那個孩子做的錯事,人總會更加在意自己的付出。」

客觀而又清醒。

紀墨微微點頭,在問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定了要追究對方的責任,許是忍不了,對那些菜投入了更多的期望,又或者隱隱地,對施恩求報的親戚也有了芥蒂。

忘了在哪裡曾經看到過,說人的行為是有邏輯的,只不過這個邏輯很難落實於語言和思想上,可能做的時候,你自己都未曾想到是為了什麼,可做出之後,就會知道還是在意的。

也許,以後也會為這樣的做法而後悔,但在當時,是不會想這些的。

經文教人忍讓,不是讓人把自己忍成包子,而是讓人提升層次,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往下看,那些曾讓心緒難平的事情又算得上什麼呢?

想要看現在,先要未來眼。

想要看過去,當從過去觀。

從更高的層次上俯視,便能相對從容。而對過去之事,不是說不能夠後悔,而是可以有一個心靈安定的辦法,點個長明燈怎麼樣?實在不行,祈福牌也可以來一個,多往功德箱裡塞點兒錢,心情都更加美麗了吶!

進一步再解釋一下,經文並不教你怎樣改變世界,而是教你怎樣改變自己,首先從改變自己的心境開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境界水平,你都不與對方在一個層次上了,對方的各種「攻擊」又有多少能夠奏效?

如果還有用,還能為對方的舉動牽動情緒,易燥易怒,那就是境界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往上修行。

百忍未必成佛,卻一定能夠讓自己向更高的境界上靠近。

以凡人來思忖神佛面對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置,然後自己做出類似的處置,這種處置未必是當下就能「報復」回去的,可能數年後,好名聲若金字招牌的時候,才能發現處置的有用,可當下,許是要吃虧的。

如果說單純讓人忍,把自己練成忍者神龜,那恐怕大家都還不樂意聽,爛好人總是要受欺負的,沒有任何利益,連一點兒長遠利益都沒有的好事兒,誰會願意做?

可,如果還有一套輪迴判定機制在等著呢?

此世不善,許是前生有惡,又或後世有福,只看今生算什麼本事,有本事連前生後世都一起看清楚了,看看到底是虧是賺。

這樣的體系建立起來,也就有人能夠在今生吃點兒虧,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