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練功法不一而足,卻有些基礎招式不變,如拳法,有直拳,勾拳,擺拳,鞭拳,蓋拳,彈拳等等之分,有關拳法的功法,便是這幾類動作招式的分類組合,形成具體的套路,一套而連。
這些功法,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在和一個假想中的對手打鬥的時候,我出直拳對方會回以怎樣的招式,然後我下一拳需要如何規避這個招式並作出進一步的反擊……提前想出來的幾種應對套路,因此形成了招式,通用大部分形式。
便好似經典棋譜,你下這裡,我就下這裡,宛若有一個設定好的程式在,只要在這個範圍內,都可如此應對,而完全不用再動腦筋。
打鬥之中,反應速度也是很關鍵的,所謂的隨機應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些難,不可能每一步都要想一想再應對,這裡面就很需要一個讓身體熟練到形成條件反射的招式套路了。
只要對方的攻擊不超出預定的範圍內,便都可以以這樣的功法招式來應對,真正打起來,可以說是很無腦。
亂拳打死老師傅,正因其亂,打破了套路應對,這才讓已經思維僵化的老師傅不得不敗服,但這種情況在真正掌握內力的武者身上很少見,內力發力之後,本來的一拳之力可能會倍增,一拳下去,摧筋斷骨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那首先需要內力深厚。
紀墨他們這樣才修煉沒兩年的小孩兒是不成的,能夠在這段時間打通一個迴圈就很是不易了,再要更多,就是武學天才。
顯然,這一批演武堂出來的弟子之中是沒有什麼天才的。
大約因為紀墨是紀長老之子,洪長老對他多有關照,每日裡大練武之後,都會詢問紀墨是否有所不適。
小孩子定性差,打通竅穴也不是容易事兒,耐著性子一坐一兩個時辰只怕坐著都能睡著了,更有認真通穴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若岔氣一樣不大不小的問題,需要及時關注,時時調整。
具體來說,在一個迴圈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這些小孩子行功都是要大人看著的。
不然一旦「岔氣」,就會如紀墨之前那樣,感覺到身體不適,需要適時調整休息。
也就是他們目前還沒建立內迴圈,內力也淺薄,就算是「岔氣」了,也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真如岔氣一樣,感覺哪裡不太舒服,主要是腹部,按摩調整之後就好多了。
「並無不適。」
紀墨第一次聽到洪長老這樣問,還以為是自己按照以前所知的呼吸法練岔氣的事情被紀長老說給了洪長老聽,有些不好意思,還在想,怎麼紀長老連這樣的小事兒都要跟洪長老說,莫不是那種家長式的「我家孩子不聽話,隨便打」?
「有什麼問題就要及時說出來,若是哪裡不舒服,也不可小覷,你父少有時間指導你,你便更不可隱瞞小恙,反易出大問題。」
洪長老如此說,紀墨聽了連連點頭,他也不是真的小孩子,怎麼會不知道這個。
見他乖巧聽話,起碼算得上是懂事,洪長老似有幾分舒心,也沒再多說什麼。
等到後面幾日,每次洪長老巡視過來,都會問問紀墨是否有所不適,紀墨才猜測,他恐怕並不知道自己胡亂練功一事,只是照例關心而已。
至於為什麼其他的孩子享受不到這份關心,只能說,關係戶還是有關係的。
每日晚間,從演武堂回返之後,照常是藥浴按摩讀書三件事,紀長老對習武的進度還是很清楚該是怎樣的,沒有直接讓紀墨把所有的功法都一夜熟背,而是根據他的進境,讓他一點點掌握其中相關聯的部分,至於拓展閱讀什麼的,在確定紀墨能夠獨立看書之後,就由著紀墨自己去翻看書架上有關書籍了。
這些書籍的擺放其實是很好找的,基礎的功法之類,即內功之類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