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第八十四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

第八十四章一朝天子一朝臣(3)——

“……我就能為你創造出一個適合你生活的德意志……”

看了眼坐在自己身邊的哥哥,艾瑞卡嘆了口氣後無奈地搖搖頭。女孩知道自己哥哥的固執個性,有些事即便你說過多次,他也從來不會放在心上。她能做得只有透過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方。

縱觀二戰歷史,德意志的經濟簡直爛到家了。納粹黨最初取得德國政權的時候,還有沙赫特這個金融奇才能將德意志經濟從崩潰的邊緣拉回來。但沙赫特始終是“自由經濟”的提倡者,當希特勒決定將德國轉入戰爭經濟時,沙赫特就太礙事了。於是沙赫特這個人生就像餐桌的金融奇才便悲劇了。取代(這個“取代”指的是:在德意志經濟發展上最重要的部門。而不是職務。)他的是為戰爭經濟做準備的“四年計劃”的負責人——赫爾曼…戈林。

一切為戰爭做準備的經濟開支存在多方面的分歧和衝突。軍費開支由多個部門掌權,互相爭奪。

武裝部隊將軍事經濟視為分內之事,透過一個存在於德國國內和佔領區的裝備督導制度(代表軍隊處理軍事裝備組織,採購,驗收等事務),他們設法組織武器的生產和原材料的分配。他們與戈林的四年計劃機構,經濟和勞動部門以及地方上的納粹區管理機構互相抗衡。以上這些部門和機構在經濟政策上都有自己的訴求。

其帶來的結果便是資金由不同的利益集團瓜分,無法進行統一支配,這嚴重影響了武器生產。這種情況直到施佩爾得到希特勒授權,將所有部門整合起來後才發生改變。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歷史上的42年,德國之生產了4500輛坦克。而在44年,坦克產量達到了17300輛。

任海濟現在的計劃便是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歷史上施佩爾用了2年時間才取得的成果。他要將德意志變成一臺完全為戰爭服務的機器。

歷史上即便後期在施佩爾統籌下,德國的武器產量驚人,但遠未達到德國有能力達到的目標。黨派,小團體利益仍然嚴重製約著德國的政治,經濟。

佔領區豐富的資源基本上由當地黨衛隊或納粹官員控制,而他們都在維護自身利益。當地行政長官中同樣存在著類似問題。至於那些德國壟斷企業機構,聰明的生意人都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回過頭看看,德國壟斷企業主之所以與納粹黨攪在一起,不就是因為希特勒的戰爭經濟讓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利益。以克虜伯為例,這個最初的堅定反納粹主義者最後不也因為希特勒許諾過會重新武裝德國,而讓這個軍火巨頭與納粹政fǔ走在一起?

既然希特勒從這些壟斷巨頭手中得到了利益,那同樣壟斷巨頭們也從希特勒手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錢這種東西,沒有人會嫌多的。

現在能保證他們利益的希特勒死了,壟斷巨頭們當然為了更多利益而開始蠢蠢欲動。

現在這些滿腦子都是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的壟斷巨頭,是任海濟最大障礙。任海濟可沒時間,也沒興趣來安撫這些壟斷巨頭。管你有罪沒罪,先全部抓起來再說。

除去那些壟斷巨頭,納粹黨內部混亂的行政機構也是制約德國生產力的原因之一。

一般認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是一個統一體。各部門都以希特勒為中心,運轉良好。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整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更像是一個封建社會,大大小小的諸侯不停地互相爭鬥,都想讓自己成為國王的首席顧問。

而那些身處下層,應當作為納粹黨統治基石的地區行政官們,則在不停地設法想要控制轄區內的國家資源和各種權利,並試圖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利用納粹黨的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