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蔣海龍不懂哲學,可他知道,如果官兵們都抱著生的希望,那就不可能勇敢的面對死亡。只有在知道必死無疑的情況下,意志頑強的人才能爆發出比常人大得多的能力。這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在蔣海龍的口裡,“敢死艦隊”變成了“送死艦隊”。這有兩層不同的意思,一是他們這次必死無疑,是為了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而去主動送死,是去做出有價值的犧牲。二是把死亡帶給敵人,把死亡送給敵人。通俗點說,就算要完蛋,那也得拖上幾個墊背的!
當一支軍隊裡的所有軍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戰鬥時,其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相當驚人的。當年在直布羅陀要塞,3000帝國海軍陸戰隊官兵抱著必死的決心,背城一戰,將10萬歐洲聯軍足足擋住了3個月,直到彈盡糧絕,官兵們一個個的餓死,最後甚至啃食腐爛的屍體,最後無一人生還。而敵人為了攻佔這座要塞付出了十倍的死亡。如果當時還有人抱著生的希望,那麼恐怕連三天都堅持不住!
在脫離第四特混艦隊的時候,蔣海龍就讓人在“根河”號上升起了一面白色長旗,接著,其他的戰艦桅杆頂端上也升起了同樣的白色飄帶。這是蔣海龍,以及2000多名官兵在宣告他們的決心,他們已經不再奢望能夠回到帝國,他們甚至在出發的時候把遺書交給了前來送行的戰友,或者是留下了遺言,他們不再考慮未來,也許他們會懷念過去,可他們都有一個同樣的信念,他們的犧牲,將換來最大的勝利!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數百年來,帝國,帝國海軍能夠一次次的在逆境中站起來,能夠一次次的在逆境中戰勝強大的敵人。如果瞭解帝國的文化背景,瞭解帝**人那從不畏懼死亡的決心與信念的話,那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帝**隊在逆境中往往能夠爆發出更為強悍的戰鬥力,為什麼會在數百年的歷史中湧現出那麼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許蔣海龍,以及跟隨他的那2000多名帝國海軍官兵算不上英雄,可他們確實是英雄,平凡的英雄。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敢死艦隊”,或者說“送死艦隊”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不管他們最後的犧牲有多大的意義,他們都是值得每一個人敬佩,值得每一名帝**人效仿的優秀軍人,帝國千萬個優秀軍人中的一小部分。
在收到黃曉天發來的情報,美軍登陸艦隊很有可能放棄了前往中途島的行動,要麼正在向南航行,規避打擊,要麼就正在向東航行,返回內克島的訊息之後,蔣海龍沒有立即公佈這一訊息,而是將幾名艦長叫到了“根河”號巡洋艦上來。而九個人做出了共同的決定,即暫時不返回第四特混艦隊,繼續向南航行,就算無法截擊美軍登陸艦隊,那他們肯定還能做點別的什麼事情,當然,至於能發揮什麼作用,九個人都不是很清楚。
隨後收到的另外一封電報也證實,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黃曉天沒有讓“送死艦隊”返回,而是繼續南下,並且準備應付美軍轟炸機的打擊。至此,蔣海龍明白了“送死艦隊”的意義,如果他們能夠纏住幾百架美軍轟炸機的話,那就能為第四特混艦隊獲得一次殲滅敵人的寶貴機會,就算他們不可能在戰鬥中幹掉多少敵人,可他們的犧牲肯定是有意義的,而且是極為重大的意義。
戰鬥的發展與黃曉天的預料不一樣,也與蔣海龍的預料不一樣。在30日上午,只有一架討厭的美軍偵察機出現在了艦隊附近,美軍的轟炸機一直沒有飛過來。也許,別人會為此而高興,可蔣海龍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甚至感到很沮喪,因為他沒有能夠完成任務,美軍的轟炸機肯定是去對付航母了。
事實確實如此,可蔣海龍一直沒有收到第四特混艦隊發來的訊息,到了下午一點多,他終於忍不住,主動發回了電報,詢問戰鬥情況。這也就是嚴宇龍收到的那封電報。從而提醒了黃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