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韓紹鋒手裡實際上還有四個不滿員的陸戰師,這四個陸戰師都是在登陸作戰的時候遭受了重大損失的,可每個師至少都還有近七成的戰鬥力。最初,韓紹鋒是想等到第二批的六個陸戰師到達之後才強攻聖地亞哥,這四個師就被他留在了海灘陣地上,一方面繼續擴大陣地的防禦縱深,另外一方面負責協助工程人員修建臨時碼頭,最後還可以充當登陸的總預備隊,好在發生意外情況時派上用場。現在艦隊已經幫助陸戰隊撕開了美軍的防線,提前進攻聖地亞哥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投入預備隊擴大戰果是最為關鍵的,因此韓紹鋒立即將這四個陸戰師調動了起來,其中減員最嚴重的兩個陸戰師全部部署到了灘頭陣地的防線上,以預防美軍趁機襲擊灘頭陣地,另外兩個陸戰師則全部沿著海岸線向聖地亞哥方向推進,作為第29師的預備隊。
很明顯,韓紹鋒留下的預備隊比真正投入進攻的部隊還要多得多,這有點不符合登陸作戰的常理,因為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往往會由投入兵力的多少來決定勝負,可當時韓紹鋒也最多隻能投入一個師的兵力在最前面進攻,而且第29師也一直派了一個步兵團在最前面推進,其他的都是戰術預備隊。
當時限制進攻投入的主要就是戰線太窄了,艦隊開闢出來的通道不到3公里,而在這點進攻寬度上,最多投入2000人的部隊,而且真正發揮作用的並不多,如果投入兵力太多,就會導致兵力密度過大,出現的傷亡也就會更大,進攻的效果反而好不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美軍的炮兵,以及航空兵並沒有被摧毀,如果投入的兵力密度過大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很多的無謂傷亡。也正是如此,韓紹鋒現在才是有力使不上。其次,在有著強大火力支援的情況下,進攻的關鍵已經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第一線進攻部隊的素質了。如果能夠充分的利用火力支援,不但可以減少兵力投入,而且還能夠達到最快的進攻速度。第29師就是韓紹鋒手裡最精銳的陸戰師之一,加上那些隨同29師一起推進,負責為支援艦隊提供目標資訊的炮火引導員,進攻部隊的實力並不差。
在調動作戰部隊的同時,韓紹鋒還將原本計劃在登陸場修建第二條簡易碼頭的工程部隊全都組織了起來。只要能夠打下聖地亞哥港,就沒有必要再修一條簡易碼頭。工程人員可以前去恢復港口裡的基礎設施,而且當時已經送到海灘上的工程物資與裝置都可以用到港口裡,這樣帶來的效果更為明顯。當然,在陸戰隊打下港口之前,工程人員只能夠留在後方。因為當時還有大批的作戰物資囤積在灘頭陣地上,所以韓紹鋒讓這些工程兵首先加固防禦陣地,而不是立即跟隨陸戰隊前往聖地亞哥。
這個決定相當重要,當時前線作戰的陸戰隊所需要的物資基本上都在灘頭陣地上,而且大部分物資仍然是依靠在五日建好的簡易碼頭裝卸的。因此,在打下聖地亞哥之前,灘頭陣地仍然是陸戰隊獲得物資的主要方式。美軍的指揮官不可能沒有發現這個要點,因此在陸戰隊攻打聖地亞哥的時候,美軍也不會完全進行被動防禦,透過攻佔灘頭陣地來擊敗還沒有打下聖地亞哥的帝國陸戰隊,這算得上是最有效的手段了。後來,如果沒有當時工程兵修建的第二條防線的話,也許在韓紹鋒打下聖地亞哥之前,美軍就已經攻佔了他的灘頭陣地,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六日上午,雙方之間只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接觸,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主要是雙方都得調整兵力部署,而且當時第29師也沒有完全組織起來。除此之外,雙方在火力對抗,以及空中對抗方面依然異常的激烈。韓紹鋒在這個時候吃了個啞巴虧,他派來頂替第三特混艦隊的火力支援船隊中,有一艘火力支援船在上午的戰鬥中被美軍的遠端炮火擊中,不得不提前撤出了戰鬥,而當時第三特混艦隊已經前往外海補充彈藥,根本不可能繼續前來支援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