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摹�

從古到今,關於什麼是人的問題,眾說紛紜,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規定的。上面也提到人是一種動物,一種高階的動物而已。但這樣規定人並沒任何意義,因為人是和種複雜體。人和動物的區別到底是什麼?*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於物件;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認為人是有目的有意識地使用和製造工具的動物,具有很的能動性,能征服自然和改造社會。中國的《禮記》上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孔子大概堅持此說,人是一種道德動物,具有倫理觀念。洛克在《政府論》中說,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無非就是充滿力比多即*的動物,具有生本能和死本能。也有人認為語言是區別人和動物的標誌,還有人認為意志是區別人和動物的標誌。魯迅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總之什麼是人?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每個學者重視什麼強調什麼就認為什麼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標誌。人與動物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首先人是一種動物,同樣具有各種慾望和本能,正如中國古代的一句話:食色,性也。弗洛伊德的理論能很充分地說明這一點。食色是有的基本需要和正常需要,也是人的合理需要。但關鍵的是人若僅停留於此,或把食色當成人生唯一的目標,那麼人就與動物相差無幾了。倘若過分地追求食色,人也許連動物也不如。這就引出第二點,人是社會性的人,人離開社會就難以生存和發展,在社會中,人應有最低限度的道德,以此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儒家孔孟提倡仁義道德,正是為了建設一個和諧而又大同的世界。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利益與道德始終是一對矛盾,當今的生產力還遠未能解決人的物質需要。由此引出第三點,即人是經濟人。*的經濟決定論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理論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並且*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理想,也是建立在物質財富極其豐富的基礎上的。中國的管子也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蛤是在物質財富還未能達到那麼高的水平前,人類社會將一直存在私有制、不平等、不*等現象,於是少數人由於各種原因率先擁有了極大的財富,實現了個人的最大自由。這就引出第四點,人應該有所精神追求,實現自我的最大自由。但這一點只對於一部分有效,多數人永遠停留在物質層面,甚至陷入惡性迴圈,難以自拔。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做到,*深刻地提示了這一點。關於人是什麼的問題,這裡簡略地談一下,要說清楚還得另加研究。

區分了人和動物,我們就接著看一下什麼是人性,什麼是人道主義。我們常說西方中世紀是個黑暗的世紀,把它歸於違反了人性,即人的本性,或違反了人道主義。我們說中國的*缺乏人性,缺乏人道主義,都是從人的本性來談人性的。在這裡,也要做一個區分,即動物性、人性和神性三者的區別,顯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這裡不是合適的討論地方,只能簡要地說一下。有時我們把人性簡單地說成了動物性,即人和動物的共同的自然本性,強調了它們的相同之處,二者都有慾望和本能的各種衝動。但人性即使在這方面也比動物性要複雜得多,動物性是*裸的,無遮掩的,而人性的表達因為文化和社會等因素變得比較複雜,也很偽裝。人性,當然是具體的個人的本性,並非抽象的人性。人性還具有道德的含義,在這一點上又與人道主義差不多。人性或人道主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愛,這就上升到了道德的層面,只有上升到這一點人性與動物性才有了本質的區別。人與人之間缺乏愛的關懷,人就失去了人性。神性,在筆者認為,就是人克服了人性後達到的一種自由境界,具有神的快樂。人能不能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