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斗。

典則遠風雅頌,階級分清敵我友。

沁園春,水調有歌頭,羌無偶。

嫦娥舞,瘟神走;梅花笑,蒼蠅抖。

今史詩,將使地天恆久。

寶劍擎天天不墮,紅旗卷地地如繡。

濟同舟,萬國盡朝暉,新宇宙!

這一首,把毛澤東一些詩詞排在一起,頌揚了毛澤東的文韜武略,不能說沒有真情實感。不過比起前一首,顯然有些“八股”氣,不免讓人感到有些純然“歌德”了。

1962年9月,國內形勢有所好轉。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又重提階級鬥爭,警告全黨,中國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1963年12月12日,他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當月9日編印的《文藝情況彙報》第116號上,對文學藝術工作作了一個很不合實際情況的批示,對文藝戰線的問題看得十分嚴重。這一指示後來成為在中國釀成重大災害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先聲和武器。毛澤東當時是這樣看待文藝界的情況的,他說:

各種藝術形式——戲劇、曲藝、音樂、美術、舞蹈、電影、詩和文學等等,問題不少,人數很多,社會主義改造在許多部門中,至今收效甚微。許多部門至今還是‘死人’統治著。不能低估電影、新詩、民歌、美術、小說的成績,但其中的問題也不少。至於戲劇等部門,問題就更大了。社會經濟基礎已經改變了,為這個基礎服務的上層建築之一的藝術部門,至今還是大問題。這需要從調查研究著手,認真地抓起來。

許多共產黨人熱心提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藝術,卻不熱心提倡社會主義的藝術,豈非咄咄怪事。

1964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宣傳部根據這個批示的精神,在全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協會的全體幹部中進行整風,批判文藝工作中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思想。5月8日中央宣傳部寫出《關於全國文聯和各協會整風情況的報告》草稿,江青將這個未定稿呈報毛澤東。毛澤東看後,於6月27日,又在這篇報告草稿上寫了一段批示,說:

這些協會和他們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數(據說有少數幾個好的),十五年來,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執行黨的政策,做官當老爺,不去接近工農兵,不去反映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如不認真改造,勢必在將來的某一天,要變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樂部那樣的團體。

隨著國際“反對修正主義”鬥爭的開展和國內階級鬥爭的弦越繃越緊,毛澤東把文學藝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直接同階級鬥爭和所謂修正主義聯絡起來。他歷來重視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他認為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可是在文藝舞臺上,帝王將相、老爺太太、才子佳人卻成了主角,勞動人民只是配角,甚至被醜化。

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把文藝界存在的某些問題誇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基本上持全盤否定的態度,聲稱“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1964年11月26日,他在聽取西南三線工作彙報時插話說:文化系統究竟有多少在我們手裡?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或者是一半?還是大部不在我們手裡?我看至少一半不在我們手裡。他甚至說:整個文化部都垮了。

毛澤東的這兩個批示傳達貫徹之後,文藝界迅速掀起了一股大批判的浪潮,一大批電影、小說、戲劇、美術和音樂作品在報刊上被公開批判,許多文藝界有名望的人物和領導幹部如夏衍、田漢、陽翰笙等人都被點名批判。

郭沫若自1949年7月起,就一直擔任全國文聯主席。雖然全國文聯的一切重大事情均由中共全國文聯黨組和中央宣傳部決定,但他畢竟是這個組織名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