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部分

為號召,故經營壽春,以守而言,可為淮西重鎮,以進取而言,可與中原形勢相呼應,且兩淮間為流民所集,招集安撫,意義亦大。晉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據壽春降前燕,前燕、前秦同時出兵救援,晉大司馬桓溫率軍擊破前秦援兵,攻破壽春,收復壽春。時參軍伏滔隨恆溫至壽陽,以淮南屢叛,遂著《正淮論》言壽春之重要曰:“彼壽陽者,南引荊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梁宋,平途不過七百;西援陳許,水陸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內有淮淝之固。龍泉之陂,良田萬頃,舒、六之貢,利盡蠻越。”苻堅伐晉,前鋒已拔壽陽,但就在壽陽附近的淝水,謝玄所率晉軍擊破前秦軍隊,收復壽陽,前秦經此一敗,頓成崩潰之勢。東晉末,劉裕“欲開拓河南,綏定豫土,割揚州大江以西、大雷以北悉屬豫州。”僑立豫州,治壽陽,作為北伐中原的一個前進基地。王鎮惡、檀道濟趨許洛之師即由此出發。劉宋時期,無論是北伐還是北伐失敗後收拾殘局,壽陽都顯示出了它作為淮西一方重鎮的地位。蕭道成代宋自立,北魏即發兵來攻,壽陽是其主攻方向之一。蕭道成以垣崇祖為豫州刺史,鎮壽陽,他對垣崇祖說:“吾新得天下,索虜必以納劉昶為辭,侵犯邊鄙。壽春當虜之衝,非卿無以制此虜也”蕭齊末年,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降北魏,北魏發兵接應,壽陽並淮南之地遂入於北魏。梁趁北魏內亂,收復壽陽及淮南之地,“侯景之亂”時,東、西魏趁利南進,壽陽及淮南之地又入於東魏。陳太建五年(573年),吳明徹北伐,收復壽陽,陳主為之下詔曰:“壽春者,古之都會,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稱要害。”吳明徹兵敗後,壽陽連同整個淮南又被北周攻佔,陳人不得不憑江而守,形勢極其不利。

五代時,後周世宗徵南唐,攻壽州近三年而不能克。後來南唐壽州守將以望斷援絕而降。壽州一降,江北諸州次第風靡。宋金對峙時,金兵南下江淮,壽州每為極衝。呂祉言:“淮西,建康之遮蔽,壽春又淮西之本源也。壽春失,則出合肥、據歷陽,建康不得安枕矣。”

渦河為中原與江淮間的又一條重要交通線。渦河與淮河的交匯口曰渦口。鳳陽正對渦口,擋渦河之衝。南北對峙之際,鳳陽與壽春俱為淮西重鎮。鳳陽在南北朝時為鍾離郡。南朝劉宋失淮北諸州之後,只得憑淮河而守,鍾離正檔自許洛方向南下之衝,北魏每次南下,鍾離都是其主攻方向之一。梁末,鍾離與壽春俱入於東魏。

在這個時代未曾出現的宋金對峙時期,金人立劉豫於中原,欲以華制華。宋紹興六年(1136年),劉豫侵淮西,朝議欲棄淮保江。樞密使張浚力反之,說:“淮南諸屯,所以遮蔽大江;使賊得淮南,因糧就運,以為家計,則長江之險與敵共有,江南未可保也。淮東宜於盱眙屯駐,以扼清河上流;淮西宜於濠、壽屯駐,以扼渦、穎運道。” 濠州即鳳陽。濠、壽二州分別控扼渦、穎二口,為扼守淮河的關鍵。紹興十一年(1141年),張浚、劉琦、楊沂中三大將之兵敗於濠州,宋廷遂決計議和。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有泗水,泗水亦曰清河。古代泗水自山東南流,經兗州、濟寧、徐州、宿遷,在淮安附近匯入淮河。淮河下游河道變遷很大,特別是黃河改道,奪汴、泗等河而入海,故今之泗水、淮河已非當年舊貌。泗水入淮之口曰泗口,亦曰清口、淮口。淮泗水路自古為南北交通要道,西晉王濬攻吳,杜預曾寫信鼓勵他直搗建康以滅吳,然後,“自江入淮,逾於泗汴,溯河而上,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根據杜預書信中所提示的線路,王濬水師可由建業?直駛洛陽,可知汴、泗二水藉淮河而連通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應該是比較早的事;桓溫、劉裕北伐,都曾開通泗水水道;隋煬帝開大運河,也利用了汴、泗二水。

淮河下游重鎮主要有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