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最豔的石,
磨最細膩的粉,
一句句佛經,
一筆筆虔誠,
用一輩子的時間,
勾勒心中的壇城。
紅色的僧袍包裹著瘦小的身軀, 因為日曬而發黑的面板被暗紅色的□□襯著, 酥油燈下, 滿室瀰漫著一股浸染神魂的香, 人的動作彷彿也緩慢了許多,一點點, 執著筆, 沾上些許礦石粉末研磨出的顏料慢慢地勾畫著唐卡。
他的動作很慢,每一筆好像都要思考很長的時間,其實並非是思考, 而是每一次落筆都要默唸一句佛經,熟讀成誦的經文這時候默唸起來,莫名有了一種頭腦放空的感覺, 什麼都沒想, 什麼都想不到。
閃爍的燭火即便在佛前也不會恆定, 香爐中的香一刻不停歇地冒出縷縷煙霧,繚繞著低垂的賬幔,綠松石、孔雀石、蜜蠟、珊瑚、瑪瑙、天珠… …所有能夠看到的都隨著光線暗沉, 彷彿一顆隨意扔下的石子, 在佛像前低低俯首。
高大的佛像仰頭不可見面, 帽子,賬幔,總有些遮擋視線的存在讓它的威嚴宛若雲端。
外間的光線並不能夠穿透一層層屋頂,陽光無法透過幽深的窗,狹窄的縫隙漏進來的點滴光線都如同熒惑,閃爍難明。
佛前長跪,鋪在石磚上的布面經過了特殊藥水的浸泡,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草藥味道,沒有多少清香,卻如同那酥油燈的味道一樣,讓人聞了就能夠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屬於雪域高原的特色。
俯身作畫的孩子不過十來歲的樣子,瘦瘦小小,如同這裡的人民特有的那樣成長緩慢,讓人一眼無法斷定其準確的年齡,他的眼睛極為沉靜,沒有孩子特有的清澈,也不見孩子特有的通透,他的眼仁兒烏黑,彷彿深不見底的幽譚,有著一種異樣的魅力。
從降生的那一刻,他的父母就認定他是屬於佛的,因為他那不同於普通孩子的沉靜,因為他的寡言,這般“端得住”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應該是蓮花寶座上的一員。
然後,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到了寺廟,自此成為一個估肖喇普通僧人,因他一出生就被放到佛前,成為寺中僧人,他的年齡雖小,卻比很多人都“年長”,精通佛學經典,宛若天生佛子,被寺院中極為看重。
而經他手書寫的佛教經典,甚至使得不少信徒千里迢迢來求取。
因為他,這座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寺廟也有了些名氣,漸漸為外界所知了。
他的名字叫做桑吉丹巴,取“佛教法”之意,在周邊的民眾心中,他的存在相當於佛渡世人,之所以能有這般大的名氣,自然不是那些人知道他懂得多少佛經,能夠默寫多少存世不存世的佛學典籍,而是因為某一次的雪崩,他恰好在場,恰好救了那本應該罹難的人。
——那是不屬於世人的力量!
沒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認識一個字的民眾們這樣傳說,依靠著口口相傳,把顯通寺傳得愈發神秘,連同桑吉丹巴,都成了一位佛陀的轉世。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哪怕邁入空門,都未必能夠四大皆空。
當越來越多的民眾將畢生的積蓄都捐獻到寺廟當中,寺廟當中的僧人也有了變化,他們的心中也染上了更多的色彩。
執筆的手很穩,並不會有半絲的猶豫,他的表情更是平靜,從容的筆觸好像已經刻畫了千百遍,那些佛祖的形狀似乎早就已經眼見手觸。
桑吉丹巴的眼一直不曾抬起,也就不曾注意到還有人在看他,那高大的佛像,還有這裡特殊的地勢,以及,說不上是什麼東西的作用,讓這裡的磁場有些不一樣,在寺廟之中,在佛像面前,他的精神力會被無限壓制到一個普通人的程度,不能夠肆意掃描周圍的一切。
這種普通並非他所陌生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