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荒頭沉耍�艫卣酒鵠矗�懿豢推�廝擔�

“快給我換衣裳啊!”

董嬤嬤這才無可奈何地拿出了那件新置辦下的花絲葛新棉襖和一件鑲著絛子、垂著流蘇的“八道碼”小坎肩,給她穿戴整齊,拉著她的手從飯廳走到二老爺的套間。二太太和哥哥姐姐們已經都在這裡了。海森一瞧海蕖這身地道的旗妞打扮,就嚷:

“快瞧,鐵鏡公主來了!”

可不,這身打扮就差頭上的“兩把頭”和腳下的“花盆底兒”了,無怪乎董嬤嬤對“禿尾巴”非常之不滿意呢,這叫什麼“旗妞”啊!

二太太把海蕖拉過去,摸著她的頭髮說:

“這個髮型和這身衣裳真不調和,你怎麼沒把她兩跟辮子給續上,也能盤倆抓髻啊!”

“姑娘頭髮剪的那麼短,哪續的上啊!那時侯我就說別剪別剪,可是太太倒先把頭髻剪了。”

二太太剪成短髮,在燕宅無疑是一場大革命,連那位當英文教員的二表姑也很不贊同。二太太有個專門梳頭的跑街嬤嬤,綽號“噹噹”。 這位“噹噹”每天到各大宅門去給太太、奶奶們梳頭,就是坐著噹噹響的有軌電車,所以大家夥兒就簡稱她“噹噹”。二太太是為了節省開支才給免了的,家裡的幾位嬤嬤給她梳的頭又都不順心,一賭氣就把頭髻剪了。

“這個打扮挺新鮮,挺好,挺好!”二老爺遇事總是往好的那面想,給大夥也給自己助興,免得勾起太太的心煩。“走,走,‘密勒’去吧!”

“密勒”是滿州話,“密勒”二字本來大概是個名詞,是指祭祀的供品,二老爺總把它當動詞用,孩子們也都習慣了。每到大年三十就得給祖宗板子“密勒”一回。於是大家又跟在長輩們的後面,從飯廳走到後院。站在院子裡等著大哥端一小碗醋去“密勒”。

平時供著祖宗板子的後罩房都上了窗戶板,海桐是長房長子,只有他有資格進去,其他人就只能跪在院子裡遙祭。至於海桐進去之後,怎麼個“密勒”他保密,弟弟妹妹們一點也不知道,只見不大工夫他就出來了,二老爺帶著大夥兒趕緊站起來,小熊趕緊去下窗戶板,只見供桌上除去香燭紙馬外,還有五大坨黃米酥油和一大塊生羊肉,羊肉上插著一把牛耳尖刀。

“大哥子”,二老爺不是象平常一樣叫海桐的名字,而是純旗人式地叫了他一聲“大哥子”。

“你們房這份怎麼辦?”

“密勒”祖宗板子的供品,按禮應該分給各房享用,可是大老爺不在北京,海桐即沒成家,又在二老爺府上生活,自然無法分給長房。其實二老爺早知道應該怎麼辦,這麼問一聲,不過是表示對長房長子的尊重罷了。果然,海桐也就按照往年舊例,恭敬地回答:

“爹爹把他們一塊兒交給廚房吧!”

二老爺也照例“唔”了一聲,就率領全隊人馬出後院,過前院,穿過內宅前院中間的便門,再赴西院的臨時祠堂。

西院的院子裡也亮著一盞二百瓦泡子的電燈,使這一間黑咕隆咚的空曠院子大放光明。

燕宅沒有專門的祠堂,過年或是什麼祭日,就暫用西院的堂屋,雖是個臨時祠堂,今天也佈置的十分隆重。一進堂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瑪發(祖父)和瑪瑪(祖母)的兩張“影”。所謂“影”就是畫像,它們足有五尺高,三尺寬,裝在兩個大玻璃鏡框裡。也不知道自曾祖父的上頭就沒有畫像呢,還是雖然畫了卻沒有儲存下來,反正燕宅供的就是瑪發和瑪瑪的這兩付“影”,旁邊還側立著一張啞巴太太的八寸相片。瑪發戴著翎子,穿著補服,四方臉上毫無表情,長的別提多象二老爺了。瑪瑪戴鈿子、穿宮裝,和“四郎探母”裡的肖太后一個打扮,瑪瑪是瘦長臉,兩隻眼直瞪瞪地看著人,那神氣活象冥衣鋪的“王奶奶”,看著讓人��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