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絮語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史上的經典之作,其永恆的魅力舉世公認。令人困惑的是,二百年後的今日,這部偉大作品卻被某些人視為中國謎語大全,視為可以任由宰割的羔羊,使《紅樓夢》失去了血肉,成了一堆沒有尊嚴的骷髏。這是中國學術的悲哀,也是民族尊嚴的悲哀!
在面對嘈雜喧囂的“紅學”熱的時刻,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有責任感的《紅樓夢》的讀者不能不叩問:《紅樓夢》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審美價值?紅學是學術研究還是玩雜耍?進而叩問:我們的學人究竟要向那些渴求知識的大眾們普及什麼樣的“知識”——是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還是毒素超標的瓜果梨桃。這既不是什麼危言聳聽,更不是有意去苛責某些“名家”,而是現實逼迫人們必須冷靜地去思考,從高分貝的喧囂中警醒,細心地去辨識那些“食品”的優劣與真偽。這種“製造”出來的“學術公共空間”讓人們望而生畏,進而生厭!
我生性愚拙,智商一般。但我記得哲人說過:“大道無術,克世在誠。”做人做事,都應該如此,惟此才能對得起那個大寫的“人”字。數十年來,我作為一個《紅樓夢》的熱心讀者,悉心閱讀這部人生的科教書。它使我認識了幾千年宗法制度下的中國歷史,同時透過那詩情畫意般的“鏡子”看到了人生的艱難與辛酸,也看到了一個人的脆弱與無奈。逃離固然是一種選擇,但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正因如此,我愛《紅樓夢》,也記下我每一次閱讀時的心靈感光。然而,我並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真正讀懂了《紅樓夢》,更不敢去枉擔那個被一些人羨慕的“紅學家”的虛名。我永遠是《紅樓夢》的一個忠實的讀者!
我喜歡讀短文,同時鞭策自己用短小的文字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我知道這樣的文字在今日的某些“大家”的眼裡算不上是“學術”,但只要讀者大眾認為有益於他們的閱讀,那麼我也就問心無愧了。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本書就是在這一種心境下一點一滴地寫出來,奉獻給廣大讀者,希望廣大讀者喜歡。同時也希望讀者批評、指教。
青山在,人未老!
2005年10月16日
寫於京華飲水堂東窗下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週年文
維公元2003年10月14日,歲在癸未玄月寒露後五日,嘉歲吉辰,舉國紅學代表百餘人齊集北京宣南大觀園,公祭中華偉大作家曹公雪芹逝世240週年。餘以敬仰之情躬逢盛典,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特為文以祭曰:
嗚呼!曹公雪芹,遙想當年,籍甚芳謄。原本漢人,擄為奴隸,淪落入旗,世代包衣。憶昔公之高祖振彥從龍入關,軍功顯赫,變泰發跡。至公之曾祖璽始,久駐江南,三代四人,父亡子繼,織造罔替,恩隆嘉惠,萱瑞崇錫!
噫!公生不逢時,繁華瞬息,廣陵夢散,白下成憶。家遭突變,歸旗還籍。十七間半,崇文舊寓。奈何時乖命蹇,運敗無彩。告貸無門,燕市悲慽。衣食無計,離群索居。廬結西郊,衡門茅籬。繩床瓦灶,冷巷雨悽。然則公生而稟山川靈秀,丰神迥異,傲骨嶙峋,雄辯不羈。賣畫沽酒,一洗胸臆。舉家食粥,一病無醫。霜劍凌弱,風刀相逼。年未五旬,魂歸太虛。時在壬午,夢斷除夕。哀哉雪芹,甲子四復,《夢》在人去。日月同悲,天地共泣!
嗚呼!曹公雪芹,補天之才,為世所棄。壯志難酬,託之橡筆。夢覺紅樓,血凝淚聚。十年辛苦,經天緯地。千古情痴,石頭為記。筆力通神,傳之美譽:情者無價,仁者無敵,曠世棟才,惟公偉奇!
嗚呼哀哉!尚饗!
附記:是日,餘參加公祭活動,面聆時賢高論,不勝唏噓。歸來燈下凝思神往,撰此一文,聊表緬懷之情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