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頁

經過百十年的發展,內廷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供養著所有皇室宗親,以及宮裡內廷無數太監宮女。

這也可以說是盤踞在皇帝身邊一個龐大的勢力,某方面來說,可以和朝臣相抗衡的,前面陳公公就曾被派去當監軍,雖然期間他只看著,充當皇帝的眼睛,並沒有任何干涉的舉動。

但有一就有二,皇帝寵幸內監是自古有之的傳統,那些讀書人對此相當警惕,生怕他們侵吞自己的領地。

所以一旦發現科舉舞弊是因為皇帝的不謹慎,讓身邊太監鑽了空子,那麼新帝的聲望將大受打擊。

朝臣們對待新帝,肯定不會像對先皇一樣順服,而是保持著警惕心。

有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心,打壓皇權,擴大朝臣的權力,好達到宋朝那般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而有些朝臣純粹是不信任新帝的能力,覺得他容易受到矇騙,對於他做的所有決定,都會思量再三,要是覺得不合適了,就會強烈反對,甚至推諉不幹。

他們的理由也很正當,因為他們覺得是錯的,為了防止皇上犯錯,這才不做的,他們是忠臣。

所以說,只要這次舞弊案真的如幕後之人謀劃的那樣成功了,那朝臣的人心就散了,新帝完全壓服不了他們。

這不僅是對新帝的打擊,也是對上皇,太子和瑞王的打擊。

要是新帝做不了決定,那他們的改革如何實行?難道靠陰謀算計嗎?

可笑!

朝廷大事是堂皇大道,必須是陽謀!

所以這事必須掐滅在搖籃裡,還要把幕後之人揪出來。

新帝為了拖延時間,果斷地把放試卷的藏書樓給燒了,然後又在登基不久,尚未坐穩的情況下,就對內宮進行大清洗。

其實這種事每任帝王上位都會幹,畢竟之前也說了,內廷可謂是掌握了皇室的一切衣食住行,不把這地方徹底掌握在手裡,怎麼可能誰的安穩。

所以清理蛀蟲,排除異己,就是皇帝們時不時要幹的事。

這也是經過這麼多年,內廷發展得還不錯,沒有完全被腐蝕的原因之一。

畢竟他們不是朝臣,只是皇家的奴才,主子不高興是可以隨意處理的,甚至都不需要藉口。

再加上他們很少有後代,太監就不用說了,女官也一樣,成親了就要離開內廷,能在宮內和內廷任職的,都是沒有家小的,所以他們沒有家族的負累,或者說,即便有也不是他們親生的。

內廷的體系完善,又有足夠的錢給養老,所以很多宮女太監把這當成了鐵飯碗,忠心耿耿不說,也會相當地剋制。

也因此,內廷道目前運轉順利,即便御史常常彈劾,也沒影響到他們的地位,這都是一波波清查的結果。

但像新帝這樣,剛登基幾個月,人頭都沒熟就開始清洗,也是少有的。

好在上皇還在,他的人聽命配合新帝行動,這才完成了這件事,沒有虎頭蛇尾。

不然新帝不僅在朝中,就是在內廷的權威也都要沒了。

想到這些,新帝怎麼能不惱怒,這簡直是把他往絕路上逼,沒有權利的皇帝,那就是砧板上的肉。

而不能幫著實行改革,不說上皇和太子,就是瑞王都會對他有意見了。

而他也沒臉再活下去,大哥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結果穩操勝券的機會,就因為他的一個疏忽,就全毀了,他還是自殺謝罪吧!

所以新帝一定要查,還要幕後之人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相比於他的驚怒,瑞王則要冷靜多了,提出了一個問題。

&ldo;五順子死了,高木和六福確實不知情,那麼吉祥呢?他居然什麼都沒幹,這裡面一定有蹊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