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頁

話都說到這面上了,那些大學士們要是還不懂,也就不用混了,於是一個個提意見的時候,都是側重有什麼優點,然後缺點怎麼解決,以及怎麼施行,派誰負責。

這麼大的事,肯定不能交給林如海一人來辦,得有地位高的人來坐鎮,然後能力強的人統籌,和揚州的林如海打配合。

商量過後,最終決定坐鎮的是忠順親王,統籌的是其中一位閣老,他們再從朝中抽調能幹的人,專門負責此事。

也就是說,鹽政改革正式開始了,而林如海也就沒那麼危險了。

如果在此之前,他要做的事被人發現,那肯定要弄死他,現在他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聖旨已下,負責的還是一位親王,一位閣老,那就是弄死林如海,此事也必然要進行下去無疑。

雖然因為事情表面上是林如海挑出來的,恨他的人估計不少,但敢動手的已經不多了。

再加上他強硬過後的懷柔手段,並沒有把那些利益方逼上絕路,還給他們留了一條縫隙,雖然這路比之前更艱難了,所得的利潤也沒有以往的高,但總不至於餓死。

因此他們也不會鋌而走險,所以林如海的命算是暫時保住了。

桑語沒有和林黛玉說之前的兇險,只道林如海如今差事辦得很好,並且在做一件大事,等這件事完成,說不定林如海就要進京了。

這是真的,他在巡鹽御史的位置上雖然沒幹多久,但辦成了這麼一件大事,已經政績超然,皇上為了徹底掌控鹽政,也不會放他繼續在江南,去別的地方也不合適。

這麼大的功勞,除非主政一方,不然都是皇上沒做到賞罰分明。

所以最可能的就是林如海擢升為京官,並且至少也是從二品大員。

林黛玉知道後不喜反憂,&ldo;那父親會不會有危險?&rdo;

自古以來做大事者,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林黛玉看史書,思維也足夠敏銳。

桑語沒想到自己只是三言兩語,完全沒提到內情,她就想通了其中的兇險,於是連忙安慰道,&ldo;你放心吧,林大人身邊有皇上派去保護的人,而且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就是按部就班做好即可。&rdo;

林黛玉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ldo;其實不做官才好,每日汲汲營營的有什麼趣。&rdo;

桑語笑她,&ldo;你喜歡清淨過日子,但其他人卻是有大志向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文人都有如此宏願,可真正能實現的人卻極少。林大人才華能力俱佳,心中必然有自己的抱負,不說別的,這擔事做成了,能惠及多少百姓?你可知百姓吃鹽有多艱難,可人不能不吃鹽,不吃就沒力氣,就不能幹活,幹不了活就只有餓死的份。所以即便鹽貴得要死,他們還是得吃。可以目前鹽田的產量,大周那麼多百姓,是真艱難才供應上的,因此鹽價極貴。百姓省吃儉用一整年,也買不到多少,做菜就只能沾一點,而且還得是粗鹽。現在好了,只要曬鹽法實行成功,不到十年就能叫所有百姓吃上鹽,並把鹽價壓下去,要是和糧食一樣的價格,那才是造福百姓呢。僅這一件,就足有叫林大人青史留名了。&rdo;

林黛玉歪頭思考了一會兒,才不好意思笑了,&ldo;桑姐姐說得對,大人們做官也不全是為了利益,還有很多好官一心為百姓謀福祉。&rdo;

她是這些天挺多了寶玉湘雲嘴裡的祿蠹,導致思想有點偏了,再加上她天性裡的清高,不屑於世俗,所以覺得做官是一件苦差事,不如在家讀書來的清爽。

但換句話說,在傢什麼都不做,何嘗不是碌碌而為呢。

想通之後,林黛玉越發開懷了,同時心裡下決心,不能一味地苦讀,還得了解民生,要成了何不食肉糜,就鬧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