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村地處南方,是魚米之鄉,歷史上這裡出產的稻米就是貢米,這些年也風調雨順的,所以倒也沒餓死過人。
可前些年其他地方災害頻發,為了支援祖國同胞,整個縣的糧食產出要收上去七成,剩下的三成,一成留著育種,兩成用來填飽自家的肚子,日子過的委實艱難,說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不為過。
這裡大稻穀是一年兩熟,夏收和秋收,可除了這兩個季節忙,農村哪裡有閒下來的時候。
北方因為氣候的原因,需要貓冬,可南方就完全不一樣了,冬天也有能出產的農作物,所以一年到頭忙活個不停。
可即便這樣,日子也沒更好過起來。
知青下鄉讓村裡更添了一重困難,當時村裡人心底都是牴觸的,不願意接受這些外來人和他們搶糧吃。
然而,在知青中出了一個司徒澤,在適應了鄉下生活後,他眼明心亮,一下子就發現了某戶人家種在地裡那半拉子甘蔗特別甜。
他在村裡打聽,知道這甘蔗是本地的品種,皮很厚,咬著費勁,但甜度爆表,適合熬糖。
只不過現在大家都為了填飽肚子忙活,誰也沒那個精力搞這不當吃的。
司徒澤知道後,尋找了專家來,勘察了大半個月,終於確定這裡的地質非常適合種甘蔗,尤其是那種本地甘蔗,含糖量非常高。
最重要的是,還不用佔田來種,旁邊的荒地山地就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可以種很多很多甘蔗了。
本縣,不,本省都不是產甘蔗的好地方,平時農民自己種點,也頂多自家吃吃,形不成規模,大多數售賣的糖,都是別省來的。
弄清楚這點後,司徒澤就上下跑關係,最後不知道怎麼操作的,居然把橡樹村弄成了試點。
他們可以大規模種植甘蔗,作為上交作物的一種,這樣一來,他們交的糧食就可以減少一半。
如果說,以前是交夏季糧和秋季糧加起來的七成,那麼開始交甘蔗後,就只需交夏季糧,而秋季糧他們能全部留下來。
此命令一下,整個村子都樂瘋了,大家忙完了農活,連夜去山地荒地開墾,爭取種更多的甘蔗。
當時村裡人不夠,為了趕上好時節,村支書還發動了大家叫上親戚朋友過來幫忙,理由也很好找。
大家都是一個城鎮的,我們村先試點,要是成,你們以後也可以這麼幹了。
這對大家都是好事,所以現在過來幫忙幹活吧,我們多種一點,看看效果。
效果是驚人地好,兩年過去,橡樹村肉眼可見地富裕起來了,他們不僅有充足的糧食,自家還能留下一些甘蔗熬糖,拿出去賣或者留下,都是好東西。
大嬸說著激動地拍大腿,&ldo;我和你說啊,你可真是找了個能幹的男人,村裡那麼多小夥子,再加上知青院那些,沒一個比得上他的,你以後有福嘍。&rdo;
桑語笑笑,&ldo;借您吉言,那現在其他村裡也種上甘蔗了嗎?&rdo;
&ldo;種了種了,這十里八村的,哪個村也沒落下。看著我們日子過的好,他們可眼紅了。嘿,他們眼紅也沒用,誰讓他們沒有司徒知青呢,他們村的知青都是沒本事的,比不上澤小子。&rdo;大嬸可得意了。
之後她就一個勁地在誇司徒澤有多好多好,她又是多麼有福氣,能嫁給司徒澤這麼能幹的男人。
大嬸還神秘兮兮的和桑語八卦,&ldo;你可要看牢了澤小子,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他。不說遠的,就我們村,那些小姑娘可喜歡往他面前去了,不過她們都沒啥文化,哪裡配上仙人般的澤小子。但那些知青就不一樣了,知青院裡有一個,長得可俊了,惦記澤小子兩三年了。可惜澤小子看不上她,都沒咋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