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長安一萬三千里,天山西北的巴拉賓草原。
託木河畔,白樺林簇擁著沙俄人的庫茲涅茨克堡。
二十年前,這裡的主人還是從屬於衛拉特的鐵匠韃靼部,他們和吉爾吉斯部多次擊潰沙俄從託木斯克城派來的毛皮徵收隊。
韃靼人對暴力壓迫的反抗,他們甚至圍攻託木斯克城,一度使東擴的商人頭子放棄在這一區域築城的計劃。
但是毛皮的利潤太過誘人,斯特羅幹諾夫家族不可能放棄這塊肥肉。
為了加強對韃靼人和吉爾吉斯人的控制,他們下定決心,從託博爾斯克、秋明城、託木斯克三地調兵,建立起這座前出木寨。
沙俄在烏拉爾山以東的絕大多數堡壘都是木寨。
他們很少燒磚,這個時候就連克里姆林宮都由橡樹原木和石灰石建成,國內少量石質教堂,也是聯姻拜占庭公主之後高薪聘請義大利工匠主持建造。
但木寨並不意味著防禦低下。
因為沙俄的大動亂年代剛剛結束,派往東方的軍隊不乏經驗豐富之輩,在東擴的過程中,已經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築城方案。
他們會先修一個簡陋的小木壘,以防韃靼人突然襲擊;隨後再在小木壘外圍修築更大的木堡,隨後在這中間用土、樹根、草灰之類的東西堆高壘實,增加多邊形的敵臺,用於交叉射擊。
等這樣幾道工序完成,簡陋的小木壘就成為防守嚴備的炮寨了。
託木河畔的庫茲涅茨克堡,就是這樣一座炮寨。
騎兵百夫長萊萬多夫斯基頂著一腦袋馬糞從馬廄醒來,摸出燧發手槍往嘴裡倒了倒,飲下兩滴昨夜狂歡剩下的渾濁甜酒,這才百無聊賴地靠在圍欄上,醉眼朦朧地看向清晨的木堡。
他今年三十九歲,出生于波蘭東南邊境的小村子。
十歲那年,克里木汗國的軍隊經過他的家鄉,把他當作白奴捉走。
雖說淪為奴隸確實悲催,但萊萬多的少年時代其實過得還湊合。
畢竟克里木汗國對東歐諸國的掠奪規模太過龐大,一個村一個村的捉奴隸,全家親戚都被捉來,根本沒有什麼索要贖金那一說,更何況就算要贖金,小農民也付不起。
而那幾年又正是汗國掠奴規模最大的時候,砸在手裡的奴隸太多,很難賣淨。
導致他們這批奴隸除了運氣特別不好被買走的那部分,剩下的人更像是換了種生活方式。
反正都是熟人,從爹孃到到青梅竹馬的心上人甚至村長,都在。
在克里米亞半島作為奴隸給酋長養了六年馬,眼看已經成年,成年的白奴能賣上價,為了避免被賣掉,萊萬多就藉著戰爭的機會逃回舉目無親的家鄉。
當時波蘭立陶宛王國正在對莫斯科公國進行奪位戰爭,為了謀生,萊萬多加入了利索夫斯基的驃騎兵團,擔任武裝侍從。
利索夫斯基是個精明狡猾、殘忍善戰的領軍者,穿標誌性的匈牙利式龍蝦板甲,馬鞍子上插著巨大的翅膀,率領小股騎兵在莫斯科公國如入無人之境,所過之處肆意劫奪,燒殺搶掠的才能極其出色。
他率領的驃騎兵像一群瘋子,把能殺的人都殺了,能搶的都搶了,能燒的都燒了。
準確的說,他們就是一群嗜血的瘋子。
因為在發現莫斯科公國沒有能搶的地方之後,他們就轉過頭去,繼續在波立王國境內燒殺搶掠。
後來這個驃騎兵團舉目皆敵,很快就完蛋了。
萊萬多僥倖逃脫,身份從奴隸到士兵再到亂軍,留給他的選擇已經不多了,似乎落草是唯一的可行之策。
就這樣,他找了個山寨,也就是哥薩克的塞契投奔。
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