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城的戰鬥打到第二天,城牆毫髮無損,但一百五十步寬的西城牆上只剩下孤零零三個城垛,城下的羊馬牆也被打成滿地土塊。
那三個屹立城上的女兒牆看得劉承宗強迫症都犯了,嚴令黃勝宵把最後三面女兒牆用炮敲掉。
擱在沒有火炮的年代,想靠一天狠攻敲掉七十面女兒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如今對火炮部隊來說非常容易,就是代價有點高。
用大炮轟城垛很爽,但成本算得劉承宗牙疼。
攻城一日,晝夜之間,元帥府十二門紅夷炮打放六百餘次,配以獅子炮轟擊羊馬牆,消耗火藥三千三百餘斤,一天打掉了半個康寧府的年產量。
目前他的軍用硝主要來自康寧府,由七縣官府在山洞採集硝土就地提純,各縣使用的都是宋元時期的水煎法,然後把成品硝送往囊謙知府衙門。
經過水煎法的成品硝就已經能作為軍用火藥了,只是顏色不夠好、純度不夠高,在這個時代向西一直到英國,大多數不產硝的國家,都是從粑粑裡淘一淘,用這個方法提純。
在囊謙縣的囊鎖謙莫堡山下,有黃勝宵協助知府楊鼎瑞建立的康寧府軍器局,這玩意本來在山上,後來各地運送物資很麻煩,就佔了製造木炮的場地,作為新的軍器局衙門。
粗加工的成品硝在康寧府軍器局經過二次提純,用草木灰使雜質懸浮的特性,反覆煎練,最後提純至針狀結晶的硝,此時藥性最好。
其實一開始他們的提純方法是雞蛋清,挺貴的,後來有見過明軍提純的老兵說草木灰也能用,效果差不多,極大地減輕了提純硝石的負擔。
眼下八角城西牆上的城垛已被摧毀,城下的羊馬牆也被打得稀碎,守軍能躲的躲、能藏的藏,戰場上各式火器基本上已經不再放響。
只有兩輛樓車上的四名抬槍手,斷斷續續向失去女牆保護的城牆上射擊,依靠高度與射程優勢,進一步壓迫躲在西牆兩側的守軍。
攻城的大部分準備已經完成,守軍不敢再站在缺少女牆保護的西牆上站,這意味著當劉承宗的精銳士兵開始攻城,能夠省略掉最容易陣亡的攀城階段,直接登上城牆與敵軍格鬥。
不過由於蒙古人的反擊,城外的填壕工作並不順利,以至於萬事俱備……護城河沒填好。
劉承宗願意把蒙古人的反擊稱作南宋式守城法。
他們的具體反擊方式,是把至少六架回回炮佈置在城牆內側,不打大石彈,使用較小的幹泥彈,更輕所以射程比大石彈要遠,使用瞭望手站在城牆上當觀察手,為回回炮指示射擊角度與方向。
這也是劉承宗要讓炮兵把最後三個城垛摧毀的原因,觀察手躲在城垛後面,樓車上的抬槍就傷不到他們。
幹泥彈打到地上就碎,重量大概五六斤,打在人頭上很難活下來、傷到胳膊腿也會骨折,而且城外很難把泥彈撿起來再扔回去。
由於角度問題,千斤炮沒了用武之地,前線的填壕兵只能被摁著挨砸,一天被砸死一個、砸傷七個。
那一個被砸死的還特別倒黴,這種破兵器不講道理,前面填壕車裡計程車兵幹得熱火朝天它不砸,反倒是後面運土計程車兵,推著勒勒車正一路小跑高興呢,啪地一聲,大泥彈砸腦門兒上,命喪黃泉。
直接導致第二天開始往前線運土計程車兵非常畏懼。
但是畏懼歸畏懼,該被填的壕溝也得照填,不過劉承宗已經向運送土石的番兵保證,只要護城河上的木橋建起來,很快他就會把城牆後面的投石車拆掉,為死去計程車兵報仇。
伴著配重箱墜落巨響,城牆那邊又傳出回回炮力臂甩動的聲音,嗡嗡地風聲越過城牆上空,數顆幹泥彈飛過護城河砸在進攻陣地。
幾顆泥彈砸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