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的八月十三。
西寧以東的平戎鄉保,平戎馬驛左近田地遍地金黃,鄉間小道,一名青年正牽毛色黑亮的關中大驢緩步而行。
他生得孔武有力,頭上扎著黑髮巾,穿一條黑色棉褲和土色橫縫的短襖,小腿扎著靛藍染的行纏,足蹬一雙牛皮快靴,腰間跨了腰刀,驢子背上還帶著滿滿兩大包行李和弓箭。
河湟地界上近來不乏有這種裝束的人物出現,他們的棉襖棉褲前胸後背、膝蓋手肘都紉著硬皮,走起路來行伍氣息十足,沒人敢惹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是剛剛在河西跟蒙古人打完仗的帥府士兵。
青年沿著鄉間小路一路行走,直到走進一處莊子,莊子的岔路口有塊半人高的青石,石頭上用墨刻了三個大字——下土保。
時近黃昏,日落夕陽下,鄉里搶收的莊稼漢正推著一車車滿載的糧食向鄉里運去,人們喜氣洋洋。
男人們滿頭大汗、衣裳從後脖領子溼到腰間,健壯的婦人提著鐮刀與食盒,在地裡玩得髒兮兮的小童挺著木槍繞車奔走,追逐遍地亂跑的小羊羔子。
人們看見青年,免不了面露喜意地打個招呼噓寒問暖,問問同族青年的情況。
沒災沒難地打上糧食,人人歡喜的很,不過走出一里路,他便應下了鄉鄰三場酒。
掛著平戎鄉保所牌匾的三進大宅外,一輛輛滿載的糧車堵住了夯土大道,成熟的糧食把曬場鋪得遍地金黃。
青年遠遠看著若有所思,似乎有追憶之情,直到聽見鄉保所裡傳來莊上小兒的朗朗讀書聲,這才搖頭笑了笑,繼續牽驢向家中走去。
這裡過去叫王家莊,兩個保上千口人都姓王,周圍八個保都有王家人的產業,人們祖上是清遠伯王友,世襲西寧衛指揮僉事,到這一代出了個總兵官叫王承恩。
莊上後生近半都跟著王將軍從軍做家丁,出了十幾個百總以上的武官。
青年叫王進忠,他也不例外,過去是王承恩的家丁,如今跟著將軍一道改換門庭,成了元帥府虎賁營的兵。
在下土保最南邊沿山路走上片刻,王進忠就看見幾個破落的黃土院子,土牆邊上伸出棵歪脖子樹,臨近家門,他的腳步一步比一步快。
隔著半人高的木柵院門,他就看見父親正佝僂著背在新搭的牛棚餵食,當即推開院門上前一步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個頭。
“大,我回來了!”
老父親轉過身,面露喜意:“呀,忠娃娃回來了!”
磕完頭的王進忠抬起頭,定睛一看,臉上掛著的笑臉頃刻凝固,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他爹這哪兒是給牛餵食啊,那是一手端了個酒壺,一手端著只陶酒碗,正醉眼朦朧的給老牛喂酒呢。
儘管跪在地上,王進忠責問起老爹也是理直氣壯:“大,咋別人都收糧,你有了牛也不收糧,還給牛喝酒?喝死咋辦?”
老父親卻不以為意,樂呵呵地放下酒壺酒碗,走過來拉起王進忠道:“嘁,咋叫不收糧,鄉里知道你給帥爺打仗,家裡沒壯勞力,早就派了仨後生幫咱家把糧收好了。”
說著,他指向黃泥糊的屋裡,臉上的喜意再明顯不過:“十八畝糧地,還了借鄉保的二百斤口糧,還裝了滿滿六個大糧缸!”
老父親說罷,這才笑道:“你當你大還天天喝酒啊,你去打仗半年多兩個信也沒有,你大哪兒有錢買酒,也就打了糧才有酒喝,快起來,讓大看看你,跟韃子見仗傷著哪兒沒有?”
王進忠聞言這才滿面喜意地起身,轉了一圈笑道:“沒事,我們虎賁營都跟著大帥,就胸口給韃賊射了一箭,扎破塊皮,已經結痂了不礙事。”
聽見兒子這麼說,王老爹才注意到王進忠胸口棉襖的硬皮護胸上有個斜刺進去的稜形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