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為甘州之役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發兵向北。
屯田中旅帥莫與京,率和碩特、察哈爾二營四千餘蒙兵奔赴北方,在距離鎮夷千戶所僅有五十里地的鹽池驛安營紮寨,先後在戈壁中攻陷八里墩、三十里墩,將黑水西北的明軍據點盡數拔除。
然後和碩特營的騎兵下馬,拿出攜帶的工具開始拆除邊牆。
這一幕被冒險渡過黑水探查情報的鎮夷旗軍親眼目睹,訊息很快送至鎮夷千戶所,轉而沿黑水飄向東南,進入李鴻嗣精心營造的防禦陣地。
他們為何要拆毀邊牆?
一個可怕的念頭縈繞在李鴻嗣的腦海中:難道元帥軍打算再一次進入荒涼戈壁,長途奔襲繞過他?
劉承宗擅長千里奔襲,這事兒它對誰來說不算秘密。
畢竟奔襲算是個明末流寇的公共技能,有能耐的叫奔襲,沒能耐的叫流竄,反正沒有一雙鐵腿的人活不到崇禎七年。
但李鴻嗣覺得這事兒不對,都是外鄉人,憑啥他不認路,劉承宗卻敢矇頭在戈壁荒漠到處亂竄?
李鴻嗣不認路,但他手下和身邊的友軍將領有認路的,鎮夷遊擊唐明世就是個認路的,對鎮夷旗軍的報告嗤之以鼻:“他們就算腳力好,在大漠裡撐死一天走三十里,繞到甘州北邊五百里路,半個月肅州早沒了。”
唐明世斷然搖頭道:“副帥放心,叛賊絕不會從大漠繞路,倒是要小心他們在黑水上游攔河築壩。”
李鴻嗣將信將疑地點頭,內心不太認可唐明世的想法。
倒不是他對唐明世有什麼看法,實際上他非常清楚這位唐將軍在忠誠勇敢方面過人的天賦,只不過他是涼州衛基層世襲武官出身,功勳跟李鴻嗣一樣,全是在陝西得的。
任職鎮夷遊擊以來,唐明世跟甘肅眾多將軍一樣,都擁有在寧夏、延綏等地豐富的作戰經驗,偏偏就是沒在甘肅打過仗。
他抬手對家丁下令道:“把林參將請來。”
甘州路參將林成棟,是李鴻嗣身邊最有經驗的人,一方面此人是西安府武舉人出身,另一方面林成棟參加過截擊察哈爾部的戰役,確實在甘肅打過仗。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環境,總有些地利是直到打完仗才能為將領所知道,因此李鴻嗣更重視林成棟對軍事上的建議。
近日以來,林成棟吃住都紮在最前線被幹渠、壕溝包裹的營地裡,忙著檢驗這支軍團的火器裝備,情況談不上太好。
火箭老舊失效、重炮車輛老化、輕炮粗製濫造、火藥調配不均、炮彈大小不一……軍備幾近廢弛。
三個營的司兵官被林成棟砍了十八個,無頭屍身推到營外,腦袋全血淋淋地掛在轅門上。
司兵官是隊級士兵官,跟管旗鼓、號角的一樣,每隊都有一個,負責掌管軍械。
林成棟知道,軍備廢弛是整個明軍都有毛病,大環境如此,那些司兵官雖然身兼職責,卻也束手無策,按律當斬,但有情可原,罪不至死。
但這支由三地徵調來的軍團軍紀鬆垮,士兵軍官都普遍有一股子驕兵悍將的情緒,實在是帶兵官不能殺,林成棟才把司兵官當作整肅軍紀的口子。
啥叫驕兵悍將,就是求速勝,人們渴望去前線衝鋒殺敵,但渴望來源不是勝利,而是這幫人沒打過仗,吃不了等待戰爭的苦。
不願日復一日挖壕築壘,不願做所有疲憊、重複而為取勝所做的準備,就想簡簡單單衝上去打。
林成棟知道這種情況,真讓他們衝上去打那就是送菜,稍稍遇挫就會迎來一場大潰……更何況,他們這支湊出來的軍團在將校層面互不同屬。
李鴻嗣是肅州路守將,鎮夷遊擊唐明世是肅州路的遊擊,倆人是一個防區但此前素未謀面;林成棟則是甘州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