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
直到有個VIp彈幕華麗的滾過中頻:“啊啊啊啊,好無聊啊,不如去圖書館看書,”結尾還有個抓狂的表情。
姜芋捕捉到一閃而過顏色由暖色系漸變成冷色系的訊息,想了想又打出一條傳送出去:
“不知道越靠近高緯度地區下午幾點會天黑?”
足足等了七八分鐘,那條彩色的彈幕重新出現:
“三點左右新打的酥油茶最好喝,經驗帶過,”結尾另有個調皮表情。
姜芋瞟了一眼關了應用收起手機,視線習慣性的投向窗外——
樓下花圃裡栽種的鮮花幾乎禿了枝椏,不過還有萬年青一類的抗寒灌木,另外還綠著的除了松柏就是辦公樓下那幾棵香樟杉木,其它的都在不經意間卸去曾經是依靠的負擔。
上午的後邊兩節課一大半時間趴著桌子上睡了過去,主要是連堂的政治課在講意識形態。
這種東西可能騙騙小學生還有用,高中生——可以看作是準成年人,對什麼是固化還是有很清楚的認識,再加上這門課又不算考分,只要課堂上不說話,願意做什麼幾乎是預設。
片刻清醒間晃了一圈教室,烏賊娘在背生物,坐在斜後方那位“休閒運動員”也趴在桌子上好睡,其它人做什麼的都有,鴉雀無聲,群魔亂舞。
當最後一節下課鈴聲打響時,姜芋撓了撓沒壓得有些發麻得額頭,邊掏出手機發出“中午不回來吃飯”短訊。
背起書包朝谷合說了下午去圖書館看書晚自習再回來,烏賊娘擺出一臉“無藥可救”,不過就算某人留在教室也差不多要麼玩手機要麼睡大覺,不在得話還眼不見心不煩。
出了校門順著馬路一直往進城方向,市圖書館相較省圖書館要老破小一些,藏書也要少一大半,不過有一點省圖比擬不了,那就是市圖是真正借書看書的地方,省圖反而更像是朋友圈勝地。
走路得話大概30分鐘左右,公交車要快得多,不過距離3點還有兩個多小時,沒必要那麼趕,而且路上有家腸蛋面開了差不多二十年,味道可以說還沒有哪家店能超越。
寒氣乍起的深秋,沒有什麼能比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麵更能撫慰人心。
卻在坐在店裡等待端面時候,老店泛著時光的陳舊,被一張貼在門盈背面掛著蛛網的廣告海報吸引——
是一張白酒廣告的pVc膠板,邊邊角角脫膠翹起,加上常年油燎煙燻,不過還是很清楚的分辨出在廣告貼紙最下方,有個手寫的代理加盟商名字和電話。
苗珺婭,.
所以……不是什麼陪酒女。
第一次接到指令的目標叫苗珺婭,有一間酒水銷售門市,四個月後獨自孤單地死在一個有雪落下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