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正在處理金自點勾結趙氏謀逆之事突然接到義州急報,說是數千清軍大舉直入奔漢城而來,這瞬間讓他陷入內外交困的水火之中,即便穩如老狗的他一時間也亂了分寸,急招大明密探柳世昌入宮商議。 所謂的商議其實就質詢:大明的軍隊到哪了,再不來我可就要完犢子了。 柳世昌初聞之下也是一陣慌張,千算萬算怎麼沒算到清軍竟然發兵前來,顯然明廷那邊也沒料到,否則一早就提醒了。 不能亂,不能亂,柳世昌強行鎮定,一邊建議李倧趕緊與近臣商議如何應對清軍,一邊說遣人出城打探明軍在何處。 李倧心中有火,卻也沒在柳世昌面前發作,只是長嘆,他知道此事朝議,必引發慌亂,群臣除了互噴口水之外也無他法,畢竟此時朝鮮要兵沒兵要啥沒啥,拿什麼抵抗,若要抵禦終究還是靠明廷的這支奇兵。 急歸急,慌歸慌,柳世昌還是幫著李倧分析了一下局勢,密報說數千清軍疾往,但具體兵力不詳,兵種,輜重等也不詳,這些都需要儘快摸清落實,還有就是清軍這個時候入境直奔漢城而來,怎麼看都不像是來滅國的,綜合當下局勢更像是來施壓的,且十有八九就是龍骨大在之前應該感覺到了什麼危險氣息,發出了求救訊號…… 一番分析之後李倧也稍稍定了心,但他也不願與柳世昌過多談及其他,只是讓他趕緊聯絡明軍以作準備,而柳世昌也是個靈透的人,李倧不想說的他也不去問,即便他內心很想知道趙氏和金自點的桉子到底如何處理的。 出宮之後,柳世昌回到一處秘點,稍作收拾帶著兩個從人便出城去了,城門有守兵嚴查,但他手持王宮令牌順順當當的出了城,便直奔正西去了。 行十餘里外有一十餘戶的村落,柳世昌讓從人牽馬在村外樹林裡候著,在村口張望一番後,徑直走入一戶人家。 “數日前在江華島休整,此時應該已過漢江”院子裡一個獵戶恭敬的給柳世昌點上老煙鍋,柳世昌皺眉不悅:“都他媽的要火燒眉毛了,還磨磨唧唧的,你速去催促,只說韃子已至”。 獵戶一驚:“韃子兵又來了?” “莫問許多,速去”柳世昌皺眉,獵戶應了,轉身進屋披了衣服拿了獵具,最多兩日小的便回。 柳世昌喝住他:“村口林子裡有馬,你騎馬速去速回,我在此候你”。 獵戶應了便欲離去,又被柳世昌叫住:“給人家客氣些”。 江華島在漢城西北百里外的海里,因為周邊水文條件複雜潮水落差大,暗礁多,所以自古以來就是朝鮮君主避難和流放之處。 在清廷(確切說是後金)第一次入侵朝鮮時的丁卯胡亂時,李倧也曾避居於此,升江華都護府為留守府也就是陪都之一了,並在此地大建宮殿。 到了丙子胡亂時,也就是清廷第二次入侵時,朝鮮王族及大臣還有家卷都避於此,可隨後被多爾袞大軍攻克,一頓蹂躪之後破破爛爛,成了朝鮮版的鳳陽了,也就是王族流放之地。 可田見秀部是從登州府出發,正對面其實就漢城,登陸的話應該從仁川上岸距離最近,為何偏離往北直奔江華島了呢。 這都是有考量的。 首先田見秀部計三千兵馬,再加上輜重浩浩蕩蕩的這可不是小規模,你從仁川登陸那兒荒山野嶺的你從哪兒補給,甚至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吃不好睡不好的,你過去送人頭麼,再者你登陸之後去往漢城還要過漢江,三千兵馬沒船沒啥的,你飛過去麼? 那有人會問了,江華島距離陸地還有寬約二里地的海峽呢,而且登陸之後不也要過漢江麼? 但是…… 江華島上有居民啊,有漁民啊,而且是朝鮮的陪都之一,有宮殿,有房子,有物資,也有船,更重要的是地利位置,那邊是漢江的入海口,送他們過來的登州水師完全可以從入海口順著漢江直抵漢城城下。 有道是,送佛送到西,登州水師為何不直接把田見秀部直接送到漢城呢? 原因很簡單,田見秀部是暗棋是一支奇兵,所以在正是開幹之前決然不能見光,更不能讓清廷探知,否則一旦多爾袞知曉明軍暗遣一支兵馬入朝鮮,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