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8章 格局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天空,同一個夜晚,漢陽府下著瓢潑大雨,濟南城內星光熠熠,李巖躺在總兵府院子裡的椅子上看著夜空出神,旁邊石桌上放著一壺茶。 在潼關事了之後他便奉旨回京述職,當然了他手頭軍務太多不可能像常宇那般說走就走帶著蔣發就單溜了,安排好蒲州防務後才率部回京,大軍行軍速度也自然沒有常宇快了。 走到半道,聖旨來了,補山東總兵,先回濟南安頓兵馬。 山東總兵絕對是給肥缺,劉澤清死後多少人盯著呢,就連其老部下馬花豹等人那麼拼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補這個缺,然則最終花落李巖頭上了。 若是落在他人身上免不了了各種聲音,但李巖坐了,鴉雀無聲。 因為這背後的意義太不一般了,且誰都看的懂。 論功,李巖總督黃河防線大半年,和談前守的滴水不漏,和談時為了配合談判桌,那是一口氣就打了過去將李自成視為銅牆鐵壁的中北防線給衝破,為朝廷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化。 論資歷那更不用說了,李巖自投誠朝廷之後,先是率八千兵馬千里馳援寧遠,然後一戰成名而後跟著大太監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可謂功高勞苦,才有那柱國之尊。 再論人脈和關係背景。 誰都知道他是大太監的人,也是皇帝要重用的人,因為他被視作將來對內對外各種戰事的扛旗人! 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率部抵達濟南,引起全城轟動夾道歡迎,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還有城中文武官員及鄉紳名流,只因李巖的名氣太大了,而且名聲極佳。 只是,少了一個人,名義上濟南的主人,德王朱由櫟。 不過也有人覺得,人家畢竟是王爺啊,哪有來迎接你一個總兵之理,即便你是柱國,柱國再大也大不過藩王啊。 當天,城中官場設宴為李巖接風洗塵,依不見德王府有任何動靜。 這個時候有心人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至少會派人過來問候一下或者送點禮什麼的,再不濟也要發個邀請函讓李巖去王府吃個飯啥的。 沒有! 直到第三天,都沒有! 而李巖便作了拜帖遞了過去,門客接了,說王爺身體不適,改日再說。 便有人頓悟,原來,德王和這位新總兵也不對付呀。 幾乎整個濟南人都知曉,德王和劉澤清的恩怨,那就是一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把一個一窮二百的新藩王按在地上摩擦,毫無任何回手之力,堂堂藩王在軍閥眼裡屁都不是,不值一提。 或許這事給德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陰影? 不然也沒聽說他和李巖有什麼過節啊,且李巖這人是個儒將,儒雅寬厚名聲極好啊。 很快就有小道訊息傳來,說是德王看不上李巖的出身,往日為賊。 且,便有很多人為李巖打抱不平,朝中大將有很多都是從過賊的又怎麼了,你朱家也不是天生的就是皇帝命,太祖還是個要飯的出生身的呢,要以元廷角度來看,那也是叛賊…… 便開始數落這德王實在太小家子氣了。 而事實到底如何呢? 不足為外人道也。 只有極少人才知曉些內幕,比如李巖回城當晚參加過接風宴席後在深夜之後悄悄進了王府,一直待到天快亮了才出來。 說白了,避嫌! 朱由櫟和常宇關係密切,李巖是常宇的心腹大將,兩人怎麼可能交惡。 只是有些關係不能擺在明面上,就如同常宇和吳孟明一樣,私底下兩人就差同穿一條小內內了,但明面上滿朝都知道他倆再皇帝跟前爭寵水火不容! 當然處理這種事對李巖來說不過舉手之勞,他更多的心思則是放在整頓軍務上邊,趁著這短暫的和平時期,很多之前要做的想做的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的,現在都要實施。 比如,軍隊折損清點,糧餉盤點,軍田測量耕種,士兵退伍,醫保,將士功績彙報,兵備補充,申請軍費,士兵操練等等,忙的可謂不可開交。 這邊正忙著焦頭爛額時,突然收到一封密信,從西安送來的密信,李巖看了只不過微微一笑,對顧君恩說:“不急,火候未到先晾著他”。 數日前,一股風吹到了濟南,讓李巖皺起了眉頭,連顧君恩都嘆息搖頭,這幫人心太急了些。 心急吃不了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