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上卻沒有絲毫削減,而且既然是戰艦,在主炮兼推進器上,不僅增加了兩臺核聚變反應堆增加能源供應外,還安置了更多的自穩定和調整裝置,便於火炮更快的瞄準目標,也方便透過微微的方向調整,讓飛船在不開啟姿態發動機的情況下,讓飛船改變姿態。
在內部結構上,因為要考慮戰時的管損以及維生能力,增加了不少的密閉的氣密艙來隔絕在太空中的損害。
除了艦炮主武器之外,飛船還配有多門用於防禦的副炮。
這些副炮口徑雖然沒有主炮那麼誇張,但和前段時間550戰艦海上測試的電漿炮屬於同一種類,用於打擊一些低價值目標和擊毀中近距離的來敵。
因為上層甲板需要考慮釋放擺渡飛行器,因此上層建築沒有考慮安放艦載電漿炮,而剩餘的四門,則是被安置在艦船的兩側,也就是前後兩側,平時收入船艙內不放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持外部的流線性,畢竟太空中不用考慮氣動力流體學這些問題。
放入艙內的原因主要是便於維護,以及……
伸縮性。
因為目前的華山級主要作戰目標還是藍星上的人類對手,因此對地打擊任務是主任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次就是防禦敵方可能出現的高空反艦導彈以及攔截彈道導彈和打擊敵方衛星這些目標,再加上要往返藍星地表進行維修和補給,頂部和底部都沒有安裝副炮,那麼這些副炮就需要伸出足夠的‘高度’來保證擁有足夠的射界,不僅能向四周開火,還需要具有足夠的射界來向飛船下方、上方兩個目標的方向開火。
甚至還需要在其它副炮出現問題時,能有足夠的射界來滿足緊急替代的作用。
所以這些副炮的底座上,擁有數根粗壯的伸縮結構來提供副炮伸出足夠的‘高度’。
這樣的設計勢必增加了複雜性,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個結構就必須要經常進行檢修和維護以保證戰時不掉鏈子,設計師便乾脆設計了將它們全部收回艙體內,利用艙內的封閉環境來給維護人員提供生命保障。
有了武器自然也需要雷達這種警戒、發現目標的手段。
戰艦雖然沒有誇張到直接把550或者520D驅逐艦的艦島部分真的直接給切割下來然後吊裝移植在戰艦上,但為了加快進度,先解決有無問題搞定那些挑釁者們,飛船確實在上層部分修建了一個高高凸起的艦島式建築物,各種雷達和其它搜尋裝置在此為飛船的飛行起到眼睛的作用。
同時在飛船的兩側和腹部,同樣安裝了三個隆起的三角形結構,這些斜面體裡面,就是用於搜尋兩個側面和下方的敵軍目標的雷達等電子裝置。
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個艦島、雷達面的緣故,兩艘飛船的外形比起先驅級要更加花俏一些,但從頭到腳,從前到後,還是都充斥著一種廉價的質感。
這樣帶艦島的造型,雖說比起先驅級更好看了那麼一丟丟,並且為了保持飛船的戰略隱身效能,飛船表面上都塗抹了一層灰黑色的雷達波吸附材料輔助隱身,可依舊讓它從頭到腳的透著一股子的土鱉味。
不過還好,賽里斯的軍工傳統對美觀度並沒有什麼硬性指標,土鱉點就土鱉點,難看點就難看點,能特麼的先拿來用就是好戰艦!
至於軍迷口中常說什麼顏值既正義,但設計的再漂亮的什麼朱姆沃爾特,再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的提康德羅加……你有本事飛到天上來啊!
三艘戰艦在秘密升空後就直飛月球,在月球背面外,距離藍星一百五十萬公里的拉格朗日點進行了相關的測試。
測試內容主要是艦炮的全功率和各功率開火,對不同工況、蓄能度的電漿球威力進行直接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