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賽里斯目前有四批航天員
第一批於1995年10月開始在當時現役飛行員中選拔,首批全部為男性。
在一千多人中挑選出十四人作為預備培訓人員,當時剛剛成立沒多久的航天員可以訓練中心負責對這十四人進行訓練和篩選,原本計劃有3—4個人能完成訓練就屬於成功,但沒想到,十四人全部以優異成績完成全部培訓內容。
1998年1月5日,賽里斯航天員大隊成立,十四人作為第一批航天員大隊成員,開始進入任務待命期。
期間有五人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未能等到執行任務而退役,但自從去年章成銘和航天局達成登月合作的意向後,五名老將重新披掛上陣,在經受恢復性訓練後復役並全部執行了飛行任務。
第二批航天員於2009年5月選拔,一年完成選拔,五男兩女,共7人進入受訓階段並全部順利透過培訓成為航天員大隊一員。
第三批於2018年4月啟動選拔,但因為人數較多,直至兩年後,也就是2020年的10月才完成選拔。
這一批航天員因為飛行任務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空間站已經開始建設,因此第三批航天員中,除了和前兩批一樣有7名航天指令長駕駛員,還有7名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共計18人進入受訓名單。
第四批航天員於2022年9月啟動選拔,將選拔7名指令長駕駛員,飛行工程師5名,載荷專家2名,共計14人。
按照這些名單,四批航天員共計53人,算上章成銘這一個額外臨時編制進來的載荷專業,正好54人,一副撲克牌。
按說五十多人的數量,怎麼說也應該足夠了。
但是現實情況就是——真不夠。
載人航天任務是有很強的計劃性,例如7號飛船任務,因為要執行首次出艙,其航天員就會選擇出艙訓練最佳的航天員。
又例如16號飛船任務,此次任務是一期空間站完成體竣工半年後,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都已經在太空中執行半年,實驗艙也基本開啟各項實驗。
這個時候,就需要第一位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上去對各艙段進行更加精細、直接的檢查和體驗,而在實驗艙裡的高精尖專業實驗,也需要載荷專家上去進行更準確的臨場操作獲取更準確的資料。
(注:神舟十六的人員我雖沒猜中具體的人員,當然桂大佬和朱大佬那時都沒正式公佈身份和名單,不過三種人員身份配置我在發射前一週猜中了,上面這段話就是當時我在聊天群裡閒聊時猜測的理由,名單公佈後我很開心,還興奮的去買了幾注彩票,心想咱能猜中配置方案還猜不中你個小小的彩票……結果……艹!連兩個號都沒猜中!!!!淦!!!!!(╯‵□′)╯︵┻━┻)
這些任務不是拍腦袋決定下來的,都是在發射一年前,也就是兩個輪換班次之前就已經確定好的。
而從太空執行完半年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們,也需要半年時間的恢復性訓練,和一年左右的新任務再訓練,這樣一來,空間站的航天員,在執行一次任務後,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這樣,才能重新執行新任務。
間隔時間那麼長,其實也是對航天員的一種保護,畢竟每個航天員都是千挑萬選,而且接受長期訓練後的珍貴人才,不可能拿他們當民航飛行員那樣玩命的用。
因此以當時四批航天員大隊四十多人(未計入退役五人),人手也是綽綽有餘足夠輪換的。
只是自從章成銘開始搞事情後,航天局載人任務中心就要開始不斷的抽調備選人員,打亂原有的計劃安排,開始不斷去滿足各種計劃外的新任務安排了。
去年計劃外的飛行任務不多,就只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