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高層和狗大戶的談判中間的過程以及結果對章成銘這邊的影響不大,最終賣了些什麼產品,達成了什麼合作專案,星海能從中獲利多少,最感興趣的是黃添榮。
他在當天晚上攜星海恆寶的四個巨頭一起出席了若干老闆弄得“接風宴”後,第二天便返回了鵬城。
這麼著急返回是有原因的。
幾天前,也就是展會剛剛開幕前,在西北的航天城裡,用遠征十六打了一枚神舟飛梭飛船攜帶三名航天員上太空。
這三名航天員中,有兩位是第一批航天員中那五位已退役的老將中最後的兩位,至此,賽里斯航天員大隊中所有第一、二、三批航天員,全部都完成了進入太空的歷史任務。
而星海飛躍則在一天後,在海上用那艘熟悉的平板船上,又打了一枚普羅火箭。
這枚火箭大大的整流罩裡包裹著一個大大的神秘載荷。
對外,星海的官號宣稱,這次發射的,是一種被命名為天舟二號的新型貨運飛船。
不過這種貨運飛船和傳統的天舟貨運飛船不同。
天舟只能送上去,但是卻沒有帶貨物下來的功能。
而天舟二號則可以完成上行和下行的雙重運載能力。
從外形上看,天舟二號飛船更像星海此前使用過的那款載人返回艙。
使用星海的這種飛船不使用神舟飛梭的返回艙也不是冒險,而是星海自己造的這玩意經受過了實戰的考驗,航天局拿到資料後也造過模型丟到風洞裡吹了很久,發現它的氣動沒有問題。
而且用它還有兩個好處,一個星海的這種返回艙個頭更大,有利於裝載更多東西。其次就是這玩意是底、身、頂三個部件分別加工,然後進入工廠組裝密封起來的,簡化了加工的難度。
和普通載人飛船返回地面一樣,天舟二號也有一個大號的防熱大底,透過在大氣層中產生的摩擦,燃燒消耗上面的塗料帶走大量的熱量用以保護飛船本身。
流程也和普通飛船返回地面一樣,入軌後依次彈出穩定傘、減速傘,最後才是大號的降落傘。
因為它不用考慮載人,所以裡面的設計無需考慮衛生系統、控制面板這些儀表裝置,再加上使用了不少新型材料,使內部空間載人寬大了不少。
增大的空間可以能存放更多的物品,這非常利於下行的載貨能力的提高。
但是整體質量,包括其肚子內部的貨物,依舊控制在了3噸以內。
這是因為神舟飛梭的返回艙就是3噸,那1000平方米的主傘能承受的安全降落重量就這麼大,如果不增加降落傘的總面積,也就是研發新的降落傘,那麼在這款成熟產品下,不管新飛船的造型再怎麼變化,新飛船內部再怎麼大,它的總天花板就是三噸。
這樣的尷尬也是無奈下的應急產品,誰讓現在新飛船到現在都還沒有遲遲出來呢。
現在的天舟二號也不是沒有好處,每艘飛船不僅可以攜帶1.7噸的貨物下行,而且取消了裡面複雜且冗餘的維生裝置使得製造工序和工時急速縮減,再加上批次化生產,也無形中降低了無數的成本。
而且取消了上面的功能倉,不僅降低了自重外還降低了體積,使得重量直接腰斬一半。
就像這次發射,普羅火箭大大的腦袋裡面,裝載著兩艘天舟二號飛船及它們各自的小型推進艙,如此一來一枚普羅火箭就能發射兩艘天舟二號。
兩艘天舟二號進入太空後,自主和上次月球返回的小型艙段對接。
此時前一天上來的三名航天員已經等候多時,將這上面的封存的最後三噸月壤分裝進了天舟二號飛船內部。
沒錯,這三噸物資中的大頭,就是從月球表面帶回來的大量表面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