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這邊戰果頻出,航天局這邊也是喜訊頻傳。
他們第二個戰果是基於天舟2號的基礎上進行了最佳化改進,採用了多降落傘的組合模式,增加了降落傘的總面積尺寸,並解決了多降落傘容易相互纏繞的問題,將天舟2號的下行載貨能力直接拉高到2.6噸。
這可是一個好訊息,這意味著不僅提高了天舟2號的載貨能力,而原有已生產的天舟2號只需要小改進便可直接提升下行運載能力。
不過到此,天舟2號的潛力也基本上被挖盡了,或者說,是飛船式的下行潛力已經基本被挖盡了。
在目前人類的航天技術裡,有兩種載人技術路線。
飛船式和太空梭式。
這兩種路線各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飛船式的優勢就是投資小成本低,技術要求簡單;劣勢在於一次性使用,載人載貨能力較弱。
賽里斯當年八十年代,也曾經想搞太空梭,但最終被祖師爺錢老一錘定音選擇了飛船式的發展方向,從那時起,就一直潛心攻堅飛船式的技術路線。
雖說現在神舟飛梭都可以玩出花,甚至可以重複使用返回艙……
但它就那麼點大,你就是把它用可以抵禦八千度高溫只有一張紙薄的金屬製作……
它的內容積也不夠放下一顆中型衛星!
這是它天生所無法逆轉的缺點,用犧牲的空間性和體積來換取較低的自重。
即便現在航天局有了牛逼的膠基燃料新火箭,但是也沒人想過將飛船簡單的放大到七八米,做一個超大號的鐘型飛船出來。
因為鍾型的結構也註定了它的返回方式依舊需要依靠防熱大底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而只要一裝上這玩意,飛船的底部就別想再裝其它東西。
同時別忘記,返回過程中,穿過稠密的大氣層後,它的外形不具備有氣動控制能力,最後一段空中的路程得需要降落傘來完成減速,而降落傘……
它的潛能也基本上被挖盡了。
你總不能指望著用十幾個降落傘來幫助十幾二十噸的大號返回艙安全著陸吧……
越多,就代表著越複雜!
而越複雜,就代表著越不可靠!
誰也不敢保證這麼多降落傘出現時,會不會在空中出現相互攪在一起的可怕場面。
而太空梭式的優點可重複使用,載人載貨,以及上行能力和下行能力都很強;但缺點就是使用成本高昂,投資大,技術極為複雜苛刻。
它的缺點就是當時祖師爺錢老放棄這條路線的主要原因。
當時的賽里斯又窮又缺乏技術人才,而且國家整體工業水平也不夠高,說句難聽點的話,太空梭確實很吊,但是以當時國內的水平,能搞定一半的零部件都不太現實。
而它的發射成本高主要就是來源自身那龐大的體積和死重。
一個機體不算內部載荷就已經達到將近70噸,在當年,賽里斯最大的火箭也就能打個七八噸而已,光要想把將近七十噸的死重打上太空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是大!也有大的好處。
太空梭不僅能搭載二十多噸的貨物上太空,而且它內部那長達18.3米,直徑4.5米的巨大貨倉不僅能攜帶大型衛星和巨量物資上太空,它的下行能力,也達到了驚人的14.5噸!
所以當年燈塔國的第一架太空梭剛出來時,當年的紅色毛熊極為緊張。
因為特喵的這幾個貨倉引數比當時毛熊發射的空間站尺寸引數正好大這麼一點……
而它的下行載貨重量,正好又比當時自己的空間站艙段大上這麼一點……
再看看它上面的那機械臂……
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