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考古學的出現
管志道喃喃道:“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是以現在我輩居然能看見三聖三古時代之物……”
在座眾人第一次見識到考古學,而王文龍則是身處在自己以前讀的歷史書之中:看著古人去考古,去發現上古的學問。
別說此時眾人覺得奇妙,甚至王文龍看著眼前場景更是有種莫名的即視感。
此時一眾吳中名士準備前去河南安陽參與甲骨文發掘的場面,簡直是他前世在自己考古學課上學到的,歐洲考古學初興年代景象的大明版演繹。
前世歷史上歐洲的考古學最開始就是對希臘羅馬時代雕刻和銘文的收集,以及對基督教聖地巴勒斯坦地區古蹟和古物的發掘。
——尋找先民遺留下來的古蹟古物,宣揚自己的古代歷史。
在歐洲是追尋希臘羅馬和基督教的歷程,在中國當然就得從追尋先聖文王周公的事蹟開始。
而且兩者歷史背景都非常相似,前世歐洲的考古學思想起自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歐洲資產階級的崛起漸漸發展,到工業革命後走向成熟。
相應的在這時空的明朝,考古學在萬曆年間伴隨著商業社會以及識字群體的擴大而出現,隨著社會需求而發展,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王文龍知道如果按正常的學術演變過程,這群人現在先是挖掘歷史古蹟和文獻,接著自然而然就會促進地質學的發展,地質學促進古生物學,而古生物學發現生物演化現象,又將促進了博物學、生物學、解剖學、醫學……
這些後世的現代學科許多都是從一條線上來的。
想想如果在殷墟發掘中考古學真的出現,一群明代人開始研究新石器時代是什麼情景……
這事情還真不需要多久,因為三吳學者最聚集的地方,杭州地下就有個良渚遺址。
從殷墟古蹟往上研究,再透過良渚,中國的考古學真可能直接研究到新石器時代。
如此一來,時代變革、科技發展、中華文明誕生的歷程班班可見。
王文龍不自覺感嘆:“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
說完就見眾人突然都不出聲,而是同時奇怪看著他。
王文龍疑惑:“眾位先生,怎麼了?”
淩濛初急忙問道:“建陽剛才吟的那闕詞是你所做的麼?”
王文龍這才反應過來,心中一驚,這是偉人詩詞啊,霸氣太盛,還真不好隨便吟誦。
中國古籍對於人類歷史的態度相比於其他以神話當做歷史的文明是相當客觀的,《韓非子》就載“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相比於其他說火是天神賜予人類的文明,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古籍就已經介紹人類和猿猴相分別於鑽石取火、古人起於莽荒最早鑿木為兵等等概念。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指的是石器時代。“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指的是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這些事情在場眾人許多一聽就能反應過來。
這一首詞本來就是偉人在讀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之後寫出的評談。
短短一百多字品,寫透了人類歷史中的鬥爭過程,大家正思索甲骨文,感嘆古今變遷,突然聽到這樣的詩詞,自然是能引得眾人驚訝。
沈璟是律學大家,稍稍回味就問道:“這是《賀新郎》詞牌,怎麼只有上闕?後面必然還有,建陽趕快說來。”
在王文龍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胡應麟和袁宏道也都看過了來。
王文龍嚥了一口唾沫,只能繼續吟誦:“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