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來大明傳教的利瑪竇,後來又和利馬竇的弟子有過深刻交談。
和這時文人或是將歐洲人的學問視為異端,或是將之捧到極高地位加以崇拜不同,李贄覺得利瑪竇所傳的歐洲科學技術非常高明,但是所傳之歐洲學術理論也就是普通水平。
李贄是完全的客觀思維,他覺得歐洲人的科技高明並不就代表著他們的文化有多厲害。
交談了解過利馬竇所傳的天主教之後,他覺得這套東西也就是普通宗教,甚至沒什麼值得寫進他的書中。
直到看了王文龍的《葡萄牙國史》李贄才是對於歐洲歷史有所興趣,他覺得葡萄牙人的開拓史遠比利瑪竇他們傳的基督教理論要有研究價值。
而這時大殿之中一眾學子聽完王文龍的文章,卻已是群情激動。
“建陽先生說的太好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我輩當勉勵自強,說實學、做實事。”
“爭吵千言,不如實際行動!”
“奮勇爭競,以待大擇!”
偏殿之中一眾讀書人激烈發言,楊定見和李贄兩人都停止腳步。
楊定見低頭思索著王文龍《天演論》的道理,而李贄則獨自徘徊。
《天演論》讓李贄突有所感:
也許他的理論是否正確並不是靠當世之人的悠悠眾口來評價,而是要靠時間大擇去做檢驗。
時代會負他,但也許天演不會。
李贄一笑,從王文龍的《天演論》中他似乎得到了寬慰。
……
黃道周參與的那場包山文會並不是一場多大的聚會在原本歷史中並未引起什麼重大波瀾,但是隨著黃道周拿出王文龍的《天演論》,這場聚會卻直接被載於史冊。。
王文龍的《天演論》加上《葡萄牙國史》先後兩篇作品都透露出了科學演繹法的先進思想。
上一個完整在作品中使用科學演繹法的人還是歐幾里德,王文龍自己都沒意識到,他的《天演論》是一千多年後率先明確提出科學演繹法思想的偉大作品,是能上哲學史的。
《天演論》在包山書院一出迅速引起整個衢州學界震撼。
衢州文人和其他學派依靠名士和理論成名不同,衢州因為有大量南孔后羿在有明一朝被提拔為學官,所以此時衢州文人的最大依仗是各地書院的衢州山長多、州府的衢州學官多。
衢州文人之間的交往也常是透過各省的學政作為管道。
不顯山不露水,但是資訊傳播效率極高。
於是這篇雄文在衢州引起轟動後透過各地學道飛快風行,《天演論》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流傳入南京這個文化中心,引起南京國子監中一眾衢州文人驚訝後迅速沿長江向四方傳開。
王文龍這時還在東園和王驥德研究平均律、寫樂譜,等到他得知《天演論》居然風靡天下之時,甚至蘇州市面上都已經有《天演論》刊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