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性上還不如八十年代的作品。”《文藝報》
這一時期,在大量作品湧現的同時,科幻評論工作也從無到有,逐漸發展起來。吳巖、韓松、星河、鄭軍、嚴蓬等人比較系統地分析科幻作品,創作評論文章。一些媒體界朋友也對科幻文學給予了足夠關注。其中有《科技日報》社副主任尹傳紅、湖南經濟廣播電臺王欣然、等等。不過,科幻界自身的聲音還不十分強大。目前社會上有關科幻文學的流行輿論,往往出於非專業人士之口,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縱觀整個九十年代。大陸科幻小說完成了與世界科幻主流接軌的任務。當今科幻主流不再是凡爾納時期對科學的單純歌頌,而是表現一兩個世紀以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種種蔽病,提出問題,進行反思。適度的反科學傾向是當今科幻的主色調。而大陸科幻小說已經接受了這一主色調。
科幻小說是文學大家庭中的一員,這已經成為當代科幻作者的共識,大家普遍追求作品的文學趣味。在各種筆會上,作者們討論的核心不再是作品的內容,而是它的形式,是它的藝術表現方法。這種文學自覺性使得科幻小說的藝術水準大步提升。
另外,中國科幻在這個時期已經完全地紮根在市場基礎之上,相對數量雖然有限,但絕對數量並不少,而且總數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的科幻愛好者成為中國科幻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先前任何一次科幻高潮所不具備的。有這樣穩定的群眾基礎,寬鬆的政治環境,中國科幻不再重複大起大落,而是穩定中有發展。雖然從目前情況看,科幻文學的影響面還遠不能及身於主流文學,也未達到美日等國科幻文學在本國的影響力。但在面向市場這個基本功上,中國科幻文學整體上已經畢了業。比起面對“斷奶”一片憂慮之聲的純文學界有根本的不同。
這一時期,中國科幻文學畢竟剛剛復甦,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七八十年代中國科幻與外界交流廣泛,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而九十年代新復甦的科幻文學比較內向,逐漸成為小群體文化。年輕的科幻作者們往往不清楚未來幾十年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也不願意思考本行業和自己的具體未來,卻將精力集中於“外星生命的形式”、“時光旅行”、“蝴蝶效應”等封閉的科幻話題。這是科幻圈與社會大環境隔絕的主要原因。
而且,這一時期的主要讀者都是青少年。《科幻世界》雜誌社的統計表明,該刊讀者群的平均年紀是十八歲,相當於美國科幻文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青少年為主的時期。大陸青少年學生生活在比較僵化的教育體制下,課業負擔繁重。他們往往不是出於文學欣賞的目的接觸科幻,而是將它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沉醉在超現實問題的暇想中。許多人對科幻文學抱有迷狂、甚至宗教皈依式的情緒。這種狂熱短時期可以給科幻出版物的發行形成足夠支援,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正確引導,對科幻文學的長期發展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1…1)
七章前言
第一節:“科幻世界系”作家
第二節:其他科幻作家
第三節:其它成就與問題
七章前言回第七章
作家永遠是文學這個舞臺的演員。一個文學門類能否產生,或者它的一個時代能否降臨,一個流派是否湧現,最終還要看有沒有相應地產生成批的作家。九十年代科幻大潮的核心,就是被稱為新生代的新一代科幻作家。他們絕大部分是從九十年代才開始科幻創作的。他們身上銘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使得他們與以前各代科幻作家有明顯的不同。
由於《科幻世界》雜誌多年的強勢地位,當今科幻作家明顯為了兩個群體:“科幻世界系”作家和其他科幻作家。前者指從《科幻世界》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