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該系列以科學家魯文基為核心人物,透過奇妙而精彩的故事展示了天文、物理學等科學知識的魅力。
前面曾經提到過,科幻文學在不喪失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可以宣傳科學知識,和科普陣營成為盟友。《魯文基系列》便是當今中國科幻最典型的科普式科幻小說。它在不喪失文學本質的情況下,將大量自然科學知識融會貫通,構造情節。從文學角度分析,作者對魯文基和助手梅里的性格也進行了深入的加工,別具匠心。九十年代的讀者視野開闊,眼光挑剔,而《魯文基系列》卻經受住考驗,成為極受歡迎的科幻小說。綠楊是他的同齡科幻作家中,於科幻文學中生命力保持得最長的一位。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1…2)
星河也是當時湧現出的主要作家之一。他本名郭威,1967年出生。曾經聽過吳巖的科幻選修課,並從此走上創作道路。九十年代初《科幻世界》還處在低谷時,他就是該雜誌的主力作者,伴隨著《科幻世界》的成長而成長。1995年,星河在該雜誌上發表了短篇科幻小說《決鬥在網路》。這是中國第一篇有影響的“塞伯朋克科幻作品”。當時,網路還沒有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視野,僅僅佈置在極少數科研院所中,被視為尖端科研工具。星河幾乎是最早上網的作家之一。網路題材後來反覆出現在他的科幻小說中。星河的主要短篇作品還有《帶心靈去約會》、《命殞天涯》、《握別在左拳還原之前》、《時間足夠你愛》、《潮嘯如槍》,等等。
1996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星河的長篇科幻小說《海底記憶》,在這部作品裡,作者將筆觸深入海洋,虛構海洋智慧種族和人類的衝突。1997年,江蘇少兒出版社出版了星河的長篇科幻代表作《殘缺的磁痕》。作者以“地磁極倒轉”為題材,在滅頂之災的背景下抒發了英雄主義情懷。除此之外,他還創作過長篇科幻小說《網路遊戲聯軍》、《月海基地》、《太空城》、《尋找記憶》等。
星河畢業於建築學專業,但在創作時堅持體現科幻小說的藝術本質,而不計較於知識細節。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語言特點鮮明地體現在他的作品裡,因而倍受新一代讀者喜愛。被吳巖稱為“青春期心理科幻”(《時空死結——星河短篇科幻小說選前言》,上海科普社2004年出版)一九九八年,星河應聘到北京作協,成為合同製作家,是大陸目前僅有的幾位專業科幻作家之一。除創作外,他還為多家雜誌主持科幻專欄的編輯工作,並任灕江出版社《中國年度最佳科幻小說選集》的主編。
來自福建的楊鵬是中國社科院當代文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他於八十年代末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並且也曾經是吳巖科幻講座的早期聽眾之一。他最初的科幻作品便發表在《科幻世界》上。九五年以後,楊鵬轉向兒童科幻小說的創作,成為這方面最成功的作家。迄今發表兒童科幻小說過百部,超過三百萬字。創作量在當今科幻作者裡首屈一指。楊鵬還創作了大量配圖作品、以兒童為讀者的科幻遊戲讀物等,他的作品成為向少兒介紹科幻小說的重要渠道。楊鵬編寫的科幻話劇《帶綠色回家》曾經在上海和北京兩地公演,李嵐清等領導人到場觀看。楊鵬還在中國古代科幻萌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韓松1965年出生於重慶,就讀於武漢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他長期在新華社對外部工作。現為《瞭望東方週刊》副主編。韓松自八十年代末期便開始科幻創作,曾獲得1988年、1990年科幻“銀河獎”。1991年憑藉短篇科幻小說《宇宙墓碑》獲得首屆世界華人科幻獎大獎。八、九十年代,韓松發表了《宇宙墓碑》、《逃出憂山》、《青春的跌宕》、《沒有答案的航程》、《劫》等優秀短篇。
韓松出身中文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