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著宋慕雯一起做規劃,原來尚老闆並不滿足於成為一個行業的頂尖,而是要成就一個商業帝國,這樣偉大的計劃,宋慕雯也不得不目瞪口呆,後世可沒有一個企業家會有這麼大的手筆啊,攤子鋪得太大會不會不太好?
尚老闆道:“沒關係,我兒子有好幾個,到時候把家產平分了就不多了。”
好吧,原來你是這麼想的,都是為了子孫啊!
其實越大的集團就越不好掌控,到時候會有很多新股東加入,話語權也會被不斷分散,但是如果是一家獨大的話,也是不太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
不管如何,尚老闆的構想是十分偉大的,宋慕雯覺得,這樣的一個大集團,市值幾千個億是不在話下的,到時候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必然會有很大的作用。
宋慕雯給尚老闆分析了許多行業的形勢,講解了不少行業的發展趨勢,比如現在的縫紉機行業就很火,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大家都是去外面買衣服,誰還自己做啊,所以縫紉機廠也會慢慢地倒退,但是電子、地產、商業圈、電影電視劇等等行業都會是未來十分熱門的行業,尚老闆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發展的領域的。
中國日報網訊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9日報道:五個經濟特區在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迅速崛起了。同時,它們也幫助改變了千萬人的生活。
下週,中國經濟特區30週年紀念日就要來到了。一直以來,中國利用“特區”這種突破性地嘗試儘可能吸引人才和資金。事實上,這個計劃的確起效了。
廣東的深圳,珠海和汕頭,福建的廈門和整個海南都深獲其利,一些偏僻落後的城鎮發展為國際化的大都市。
作為最成功的例子,深圳在20年內從一個小漁村變為了一千萬人的大城市。
目睹了“特區”模式的成功,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複製了這種模式希望發展經濟。這其中,包括巴西,印度,伊朗,哈薩克,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柬埔寨和朝鮮。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截至2007年,在120個國家的特區裡,3000多個專案被實施。
然而,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貧富分化加劇,房地產泡沫等問題紛紛出現。而且,在經濟特區日益成熟之際,它們發揮的作用正在減弱,新的問題正在產生。
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五名見證了特區發展的普通人,講述他們所遇到的j□j和低谷,奮鬥和成就。
珠海:
林北添從來沒覺得高樓林立的珠海有什麼好,雖然,這裡是他的家鄉。
他的四個孩子都住在市中心,但是82歲的他更喜歡住在20公里開外的農村郊區。那裡的社群寧靜又安詳。
“我老了。城市對我來說太吵了,”他說。
在80年代早期,中國沿海地區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其中就包括珠海。過去幾十年發生在珠海的鉅變如今已經席捲了他所居住的村子。
“很快村裡就會到處都是外來人口,就跟別的特區一樣,”他說。“然後村子就會更加開放。”
1983年,第一條水泥路開進了這個小漁村。對於這種種的變化,林說他心中喜憂參半。
“為了修路,大概400公頃蠔田被埋了,這還只是開放村子的第一步,”林說。直到1984年,他都是這個村子的村長。“現在只有32公頃蠔田還留著。”
當特區計劃剛剛啟動的時候,珠海城市和鄉村幾乎沒有什麼兩樣。他說那個時候,城市“都是一片片的海灘覆蓋著。”
隨著規劃的改變,林說人們對於珠海城市的態度也變了。
在特區建立之前,村民們削尖了腦袋往澳門鑽。那些高樓大廈太吸引人啦,Lin說。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