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趙振東跑出去玩了,導致他爸趙長盛和他媽張桂香,幹活的時候都心不在焉的。
快要到中午了,才湊夠一車柴禾。
等趙振東和他媽往家走的時候,公社的廣播喇叭都開始廣播了。
“啊拉河裡拉~,啊拉河裡拉~,啊拉河裡拉啊~河裡拉!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倉…………”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烏蘇裡船歌》。歡快、甜美,讓人的心情格外的開朗,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公社的廣播喇叭,每天會播放三次。不同的季節,播放的時間也不一樣。
一般都是每天早上五點,中午十一點,晚上五點。
每個時間段播放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不過每次最少要播放一個小時以上。
以前的趙振東不喜歡聽廣播,因為他不明白聽廣播有什麼意義。
現在的趙振東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聽廣播,尤其是革命歌曲和時事新聞。
這可能是除了這兩個內容以外,就只剩下公社的各種通知了。
趙振東家所在的大地大隊第四生產隊,就在公社的旁邊,他們家在河西沿,公社在河東。兩者之間的距離不到二百米。
公社所在地的名字叫做東風鎮,有一條鐵路從這裡經過。
省城到東安市的旅客列車,從東風鎮路過。早上四點半從省城方向來的列車到達這裡,停車三分鐘。
晚上從東安市方向來的旅客列車五點四十分到達這裡,停車兩分鐘。
以前的趙振東就是坐著這趟列車,去了省城,然後換車去了一個海濱城市,最後結束在那個城市。
以後的趙振東也會坐著這趟火車,走向一個廣闊天地。
中午吃完飯,趙振東就躺在炕上,開始計劃自己的行程。
空間裡面種下去的種子還沒發芽,看起來短時間內想利用空間裡面出產的糧食,是不可能了。
那麼這些獵物就必須儘快的賣出去,冬天快要到了,爸媽的棉襖棉褲都是舊的,裡面的棉花已經僵硬了,一塊一塊的不保暖了。
趙振東迫切的想給爸媽換一身新的棉襖棉褲,迫切的想讓他們為自己感到自豪。
東風鎮離家太近了,鎮上的人不說是全都認識,那也是熟頭熟臉的。
而且東風鎮也不富裕,除了一個小鐵礦和一個小型鍊鐵廠以外,就沒有其他的產業了。工業人口少,自然購買力就低。
趙振東要想把獵物賣掉,還是得到和安縣城去。
那裡有繅絲廠、絲綢廠、棉紡廠和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後來有點名氣的酒廠。
還有鐵路系統的機務段、電務段、工務段、列車段。
還有化纖廠、造紙廠、無線電廠和手錶廠。
手錶廠生產的紅旗牌手錶,年產量達到了十五萬只,規模很大的。
這個時期的和安縣,是省城東北地區,除了東安市以外,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最富裕的地區。
只是在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安縣逐漸沒落了。
趙振東管不了它以後的事兒,只要和安縣現在很富裕就行了。
那麼多的工廠和工人,消耗他的這點東西,小菜一碟,而且還不夠的很呢!
那時候在這裡有一個順口溜。
工人老大哥,掙錢掙得多,掙的多、吃的多,一吃一大鍋。
農民老大嫂,掙錢掙的少,掙得少、吃的少,一吃一小勺。
趙振東想為工人老大哥,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想明白了事情,趙振東就開始整理他的積蓄。
一分、二分、五分、一角、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