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新一年的初始之日可以說是簡化版的春節,按各地習俗不同有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祭祖先、吃年糕等等活動。
潭州市的這一天氣溫不到十度,小雨淅淅瀝瀝下了兩天,山風一吹讓人更覺寒冷,與東北的冷不同,它凍不死人卻有種無處躲藏的感覺,尤其在捨不得開空調的屋裡。
劉稱欣身著黑色衣褲,左手一束菊花,右手一捧金黃稻穗。
放眼望去,偌大的明陽山殯儀館被人群填滿,安靜、莊嚴、肅穆,偶有幾聲抽噎傳來。
上午十點,人群開始慢慢向前移動。
遺像上的老者瘦小,慈祥,溫和,劉稱欣深深鞠了一躬,揉揉酸澀的眼角:‘袁公千古!’
今天是團圓的日子,是新一年的開端,也是華夏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袁國公出殯的日子。
三十公里送葬路,站著無數心懷感恩,有條件來此送別的人們,劉稱欣默默看著前往萬壽園的靈車越行越遠,嘆了口氣。
生活,還得繼續。
“劉總,最快能趕上晚上八點的飛機。”租來的小巴車上,張麗坤捧著筆記本說道。
這次來的人不少,光劉稱欣就帶了洪筱穎和姜雪芝,其他三女沒來,楊笑笑有拍攝任務,李琳有期末考試,林婉在家帶孩子,再說來太多人也沒用,她們的份由他們代表了。
“回去嗎?”劉稱欣手指在扶手上敲動,總覺得做的不太夠:“先不回去了,訂個酒店吧。”
二零一零年一月八日,收官兩週的《奔跑吧兄弟》在北江臺播放了一期最新錄製的特輯,追尋五彩稻。
七位常駐主持人全部到齊,除了他們,迎心飛傳媒也來了七人,分別是郭美薇、羅鵬飛、劉如意、劉平安、柴若蘭、張小晴、陳華,正好分成兩組打擂。
劉稱欣擔任策劃和監製,沒參與錄製。
袁國公出生在動亂年代,從小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源自想讓大家‘吃飽飯’的強烈願望,十九歲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報考農學系。
時間拉回物資匱乏,計劃經濟的年代。
兩個村子十四位有志青年穿著當時常見的藍色或綠色衣服,白天完成村裡各項任務獲得習題,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緊張複習,迎接第二天的考試。
第二天天還未亮,他們就得起床找到村裡僅有的拖拉機,晃晃悠悠趕往市裡。
考試是真的考,監考很嚴,第一個全部透過的小組給青稻穗。
沒及格的去挑糞,也是真挑,挑一趟給一小時複習時間,直到全部透過為止。
迎心飛七人輸的老慘了,主要是陳華,整整考了四次,身上那股味經久不散。
四年學習,畢業後的袁國公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農校教書。
這個環節不用十四位主持人學習了,他們教別人,每人帶兩個幼兒,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教會識別稻、黍、稷、麥、菽五穀。
正確分辨多的小朋友那組給赤稻穗,少的負責做飯。
任教期間,袁國公心細如髮,發現特殊雜交水稻,經過長久觀察證明這些水稻在某些方面遠超普通水稻。
主持人的任務是在室內試驗田中找到與眾不同的水稻,率先全部找到的給黑稻穗,輸的捉蟲澆水施肥。
既然水稻雜交能獲得好一些的稻種,那麼是不是可以完善,獲得更好的方案呢?袁國公為此走遍全國,尋找不同的稻種。
幾位主持人在分別代表各省的小塊田地裡尋找野生優質稻種,這就需要前面學到的,辨別五穀的方法了,找到多的給白稻穗,輸的田間除草。
找到不同稻種,下一步就是進行雜交。
袁國公幾十年如一日,忍耐著枯燥乏味,忍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