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評的歌是《蒼天有負·玄青》,這首歌有一個特點,用的樂器不多,但每種都是我們華夏傳統民族樂器。
先不談歌手融入其中的感情、技巧、唱功,不談歌詞有沒有文學性,甚至好不好聽都可以不談。
我給的評價是——它顛覆了我對編曲方面的認知。
眾所周知,自大力發展文娛事業以來,國內詞曲作者一直追尋歐美、倭國、南棒國等文娛發達國家的足跡,造成了歌曲配樂全部採用西方樂器的局面。
很多音樂人一度絕望地認為:華夏樂器頹勢盡顯,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它們別說登上舞臺,就是出現在流行歌曲的編曲中也成了奢望。
這些看似沒什麼,日常生活中既用不到也欣賞不到,大部分人更不會關注用了哪些樂器。
只要成品好聽,那麼,消失就消失了唄!
說消失或許危言聳聽,再落魄,也有人願意學習它們,傳遞下去。
但生源越來越少,師資力量逐年遞減卻是不爭事實。
我時常憂慮,百年之後,華夏傳統民族樂器還能剩下多少?彈奏技巧還能剩下多少?難道,失傳乃至消失才是它們的宿命嗎?
‘大概這就是老物件的宿命,歷史前進的大勢吧’,我這麼安慰自己,也這麼安慰身邊同樣有此憂慮的音樂人,即使心中充滿不甘。
直到《蒼天有負·玄青》的出現,它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給我注入一劑強心針,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不是華夏樂器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歌曲作者,劉稱欣。
兩年前,我說過他有很深的文化功底,那是委婉的說法,《少年華夏》不止詞好,編曲同樣運用了華夏古典樂器。
當時我非常激動,但我沒敢說,因為害怕,害怕這是曇花一現的巧合,害怕造成捧殺,害怕禁錮他的思路。
現在我要說上一句,劉稱欣對華夏古典樂器有著深刻的瞭解,作詞作曲頗有古風,相信以後能做出更多好聽的歌曲。
當然,他現在還是學生,在學生時期做出優秀歌曲足見他的才華,不過學生時期也是重要的積累時期,希望劉同學嚴於律己,好好學習知識,不要受外部影響,荒廢學業,浪費時間。
最後簡單談下這首歌。
個人認為在水準之上,是一首優秀的歌曲。
很多人說不好聽或者一般,我不反駁,眾口難調,見仁見智,至少劉稱欣敢大膽嘗試。
聽說主題曲也是他寫的,理論上,主題曲要比插曲好上一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樂評,不如說是對劉稱欣的盛讚以及勸學。
主要是歌雖好,卻不到受大部分聽眾追捧的程度。
演唱者沒名氣,作者也是新人,樂評人自然不願意專門評價它,趙勇發文也只是發現《蒼天有負·玄青》的編曲和《少年華夏》一樣用了很多華夏傳統民族樂器。
文章發表之後有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就是帶動著《少年華夏》又小小火了一把,可惜沒有灌製版,網上只能搜到傳媒大學的mV版。
劉稱欣剛剛從如意嘴裡聽來有樂評誇自己這件事,他本人不怎麼關注樂評,既不是原創,又不當錢花,沒事關注它幹嘛?
“老趙說的我不務正業似的,如意你說我哪有浪費時間,整個年級都沒有比我學習用功的。”
兄妹三人走到自家小區門口,劉稱欣嘟嘟囔囔地向如意抱怨,他在校期間除了泡妞約會就是學習,很努力的好不好?
劉如意想了想,猜測道:“趙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讓你多學些音樂方面的知識吧,哥你雖然用功,但都是導演方面的。”
劉平安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