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得開始超前消費,只要能有錢,她總會揹著朋友偷偷把單買了,打腫臉充胖子。
最嚴重的一次是三個月花了三十萬,她每個月信用卡最高有十萬額度,因此每個月都被刷爆。
她整個人變成一種很焦慮的狀態,開始因為錢的事情跟家裡鬧。
她的父母也意識到,在她沒有經濟能力的時候,去進行超前消費就會廢掉,他們開始動用人脈關係給她找工作。
她也接受安排,去工作了,工作之後才意識到錢也太難賺了,她根本就受不了這種月薪幾千打卡上班的生活。
好在父母看她上班還算老實安穩,又開始給她卡里打錢獎勵她,一打就是幾十萬。
手裡有錢了,她對錢更加渴望了,便開始想辦法賺更多錢。
她惦記上了黃金期貨,一開始試水的時候只拿了三萬塊投進去,誰知道恰逢那段時間暴漲,她第一個月就賺了一萬多。
她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沾沾自喜,認定自己可以靠這件事賺錢。
那時她覺得反正自己手裡有錢,只要臨近爆倉就往裡投錢,這樣下去就一直不會爆倉,那麼自己就不會有損失。
便陸陸續續又往金融市場裡投了十幾萬進去,最後全部賠光了。
那是一個很平靜的下午,她坐在辦公室盯著手機裡的賬戶,看到十幾萬一瞬間被清空。
那十幾萬丟進市場裡,就跟一杯水倒入大海一樣,連聲響兒都聽不見。
那一刻她腦子裡一片空白,不悲傷也不激動,只是事後永遠記住了,金融市場就是變化莫測的,永遠不要跟市場作對。
還有不懂的事最好也不要碰,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不撞南牆不回頭,真到了懸崖邊上,她才開始勒馬,及時止損。
她把這件事跟她媽說了,她媽說賠了就賠了吧,就當是花錢買了個教訓。
不是她不心疼錢,而是她更心疼女兒,她終於不用因為這件事整夜整夜失眠了。
但她內心遠不如表現得那麼平靜,她又開始報復性消費了,班也不上,每天不是出去購物,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直到有一天,她媽媽拿著從銀行列印的流水賬對她說:“你自己看看,你這兩個月花了多少錢,你這樣的消費我養不起你的。”
這種報復性消費是她發洩壓力的一個方式,她只覺得自己很不開心。
而後她媽又老生常談,把她和親戚家的孩子比較,說起誰又賺了多少錢,而不是像她一樣只會花錢不會賺。
她越來越覺得,待在父母身邊有種窒息感,她想換個環境。
就這樣她來了a市,換了一份新的工作。
她的工作內容可能不累,但是在人際交往中覺得心累,再加上工資滿足不了她的日常花銷,她的心理落差太大,就又生出各種不開心。
這種不開心,不僅來源於工作時的人際交往和薪資落差,也來源於她對所處環境的各種不適應。
所有人都迫使著你往前走,卷加班,卷業績,好像你不加班,沒業績,不學習提升自己你就是個loser。
想獲得世俗上的成功往往會付出代價,當壓力給到你以後,你就會是一個不快樂的狀態。
這種不快樂甚至讓她逐漸生出輕生的念頭,甚至每天開車的時候,就想一腳油門踩到底,撞死自己算了。
最後她還是沒選擇這種方式,因為怕傷害到別人,她選擇了割腕,還不止一次。
割腕這種事彷彿會上癮,有了第一次,只要沒死,就會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次。
她看著自己手腕上的疤痕,嘴裡嘟囔著:“我知道我就是享樂主義,我只希望快樂過一輩子,只要自己開心,不管別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