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桃園》結束了。
呵呵想不到吧,第一卷叫桃園。
在我看來,第一卷就是桃園,它是班尼特的桃園。
就像意外闖入小村子的捕魚人,什麼也不會的捕魚人,只是因為了解外面的事,便被敬為上賓。
但班尼特和捕魚人有點不一樣。
捕魚人及時離開了桃園,班尼特深陷其中,跳不出那美好的童話。
第一卷,我一直都在寫人,兩面性的人,有好有壞的人。
這本書註定是要挨噴的,只是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
這不是一本商業書。
註定不會有太多人喜歡。
書是什麼?我在寫的時候就在問這個問題,我看了老舍先生的答案,他說作品一定要是積極向上的。
我的理解是,作品一定要有現實的影子,一部網文洋洋灑灑幾百萬字,讀完滿篇就一句話:
主角牛逼!!!
我不想這樣寫書,至少第一本書不能是這樣。
這本書大家各有各的意見。
希望大家能在看後,多去發現生活的美好。
這個世界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大家的生活也在繼續,希望以後大家的生活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能多一點美好。
……………………………………………
最後,附上一篇我對《桃花源記》的個人解讀。
覺得對的點個贊,覺得不對的請保留意見。
因為,你們的意見我不聽!!!
哈哈哈哈哈。
…………………………
今天我又重讀《桃花源記》。
捕魚者進入桃園,感覺那裡是世外美好之地,陶淵明在想什麼?我又在想什麼?
陶淵明在想什麼,我不知道,看再多觀點也是後人對他的猜測,可參考不可當真。
我自己倒是有了些想法,但僅供參考,覺得對不要鼓掌,覺得錯也不要批評。
每個人的觀念其實都是環境塑造的,但總有人可以跳出環境,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人真的會快樂嗎?也許大多數人都不在意,但總會有幾個人去想外面的世界吧。
但這個世外之地卻沒有一個訊息傳出,為什麼?
我在想,或許裡面只是幾個人的世外桃園,請捕魚者喝酒吃肉的那幾個人住在世外桃園,對捕魚者是世外桃園,對讀者是世外桃園。
我是不相信世上會有完全美好的地方的。
陶淵明是一位智者,更是魏晉時代的人,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那是如何屈辱的一段歷史,我想他也不會想到一個完全美好的世界,那為什麼他會寫這樣的故事出來?
理想國嗎?
不是,至少我覺得不是。
理想國只能無限逼近,不可能實現。
古代捕魚者是什麼樣的人,大字不識幾個,說白了,沒地位、沒錢、沒文化的人。
裡面的是什麼樣的人,或者說請捕魚者吃飯的是什麼樣的人?
會為歷史的變遷而感嘆惋惜的人,如果我沒猜錯,是有文化的人,至少是讀過書的人。
他們為什麼宴請捕魚者,因為捕魚者知道外面的事情。
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這裡,卻放走了捕魚者。
為什麼?淳樸善良?別開玩笑了。
讀古書的人會淳樸善良?
恐怕是權利的鬥爭吧,一部分希望和外面接軌,一部分卻不想被外面知道。
當捕魚者帶著人來找他們時,他們卻不見了。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桃花下恐怕埋的是屍骨吧!!!
作者沒寫,他只是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