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潛艇計劃,這個計劃一聽就知道肯定不一般。
果然,這個技術總工繼續說道,“根據指揮官的命令,我們實驗室科研部已經展開了對末日潛艇計劃的論證。目前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根據總指揮的命令,對該型潛艇進行了部分測試專案。”
“根據目前測試的專案來看,該型潛艇已經完全具備了在除了星球毀滅外所有的天災之中都能在海洋之中倖存下來。
該型潛艇主要在戰鬥潛艇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防震,防衝擊等抗災的改進。同時強化了物資儲備還有續航以及氧氣供應等方面的加強。”
“在武備方面進行了一些更加合理的改裝,主戰武器就是導彈和魚雷,魚雷口徑縮小,射程和精度以及航速增加,這樣的話在同樣負荷的情況下,潛艇可以搭載更多的魚雷,或者可以攜帶更多其他的物資。”
“整艘潛艇目前的實驗性採用的是常規動力,常規動力最大的好處就是生產製造簡單,而且安全效能更好,技術更加成熟穩定。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快速大批次建造,而且不用擔心核輻射與核洩漏等問題。”
“目前來說我們的技術上在常規潛艇的續航能力上已經不亞於主要軍事強國的核潛艇了,所以關於這款末日潛艇,我們這邊提供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常規動力的,另一個就是核動力的。這個我想請總指揮和各位一起來研究決定定型生產哪個。”
王強一聽就知道這個技術總工說保守了,十有八九這個技術總共還是更加偏向於常規動力的。
王強直接問道,“孫總師,我想了解下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的生產成本這一塊能差多少?效能上能差多少?”
孫總工直接答覆道:“總指揮,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建造成本大約可以生產3到4艘常規動力潛艇的。核動力最大的優勢就是接近於永動機一樣的續航能力,可以長期不用浮出水面充電。”
“但是我們的常規動力潛艇在使用了最新型的蓄電池和充放電技術之後的話,基本上浮在水面上充電一小時就可以充滿,除了柴油機充電,還有太陽能充電,以及人力踩踏運動式三種充電相結合的方式。”
“基本上充電一次就可以足夠我們的潛艇在海底航行1萬海里,這樣的效能已經很強大了。”
王強把資料記錄下來,繼續問道,“那麼潛艇在武備和排水量上有差距嗎?”
這種技術問題,孫總工很嚴肅地道,“總指揮,考慮到是末世的環境下,各種海嘯,大地震等頻發的狀態下,潛艇建造的排水量並不是越大越好。”
“排水量越大,雖然潛艇內部空間會更加充沛,但是問題在於這樣也會帶來體型過大的影響,體型過大的潛艇在天災之中的表現現在全球各國的核潛艇都有損失就已經證明了問題所在。”
“我們的末日潛艇常規動力型排水量為5000噸左右,整體大小接近於我們目前的軍用潛艇,可以載成員90人,這樣的情況下,潛艇在內部空間與成員數量上就會有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而且體型也不算很大,可以增加抗災能力。”
“我們目前的測試是這樣的常規動力潛艇可以抗住13級以上的大地震衝擊波,而不會殼體碎掉,這是我們最新型的科技結晶。武備這一塊肯定是不如核潛艇,有現有世界最頂尖的核潛艇百分之八十的戰鬥力。而且結合我們不缺燃油的情況,所以我們才會生產這種常規動力潛艇。”
這時候王強的海軍司令開始提出問題,“總工,我想問一下這樣一艘常規動力潛艇,自身可以攜帶的物資和燃油夠90人生存多久?”
孫總共讚賞地看了海軍司令一眼,“這個問題問得好,根據我們的測試,這樣一艘潛艇除了必備的武備之外,自身攜帶 燃油和食物等物資,足夠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