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季昌明的中庸之道

說起來。

季昌明在漢東這片一畝三分地的政田上沒什麼存在感,整個人低調的可怕。

沒人提的話,大家都想不起來還有季昌明這麼個人。

但實際上,同為副部級的官員,又是漢東省檢察院大哥大,季昌明手裡的權利一點都不小。

從最初那場彙報就能看的出來,真論起權利地位而言,也就比高育良矮那麼一點,跟李達康完全可以平起平坐。

但是一直以來,這位老檢察長卻是不顯山不露水,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將規矩這兩個字擺中間,謹小慎微,簡直像是個千年老烏龜一樣。

在祁同偉、李達康眼中,季昌明的形象完全不值一提,完全就是一個迂腐的儒生,不懂得變通。

但是殊不知,就是他們眼裡的這位老儒生,在沒有任何政治資源的情況之下,硬是一路從基層的檢察官、走到了今天檢察長的位置。

城府和手段,絕對不是李達康、祁同偉這些人能媲美的。

在漢東這片政壇之中,論及中庸之道,這位季昌明老爺子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畢竟縱觀中華上下幾千年,但凡走上仕途之人,有人功高蓋主,有人門生遍吏,有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凡是這種將文、武、權利、金錢、智謀、名聲做到一個最高的位置、最後能功成身退,圓滿結局計程車子,無一不是深諳中庸之道之人。

上善若水。

拿得起,更能放的上。

思想很清楚,自身的位置一直襬的很正。

凡是未優勝先憂敗。

現在坐在評委席的劉和平老師,其裡面的兩個人物,黃錦和他那義子、楊金水,無疑就是這樣兩個人。

而季昌明也是如此。

他做事雖然圓滑,但卻不失原則。

在其位,謀其證。

一切拿證據說話,按規矩說話。

接近快四十年的政法口工作經驗,季昌明深知一件事,那便是檢察工作大不易,風險非常之大。

陳海一事就是最大的證明。

若論幹部最不想得罪勢力之一,檢察院絕對算是其中之一。

因為等他們上門開始傳喚你的時候,解釋也沒有用,乾脆就直接澄清犯罪事實就行。

但是另一方面,若論幹部最討厭厭惡的勢力群體,檢察院絕對是第一章,

因此作為漢東省檢察院大哥,季昌明在對外的時候,常常以柔示人。

看似明哲保身,程式呆板。

但其實這是以柔克剛。

如若跟其他單位出現矛盾了,進,他可以規章制度為由,依法辦事,退,他可以自身一直塑造的形象,充當檢察院和其他部門的潤滑劑。

進退之間,遊刃有餘。

在外人看來,漢東檢察院一個個的都是精兵強將。

不管是呂梁,還是之前的陳海、陸亦可,亦或者是現在的侯亮平。

都屬於做事不留情面。

要麼你沒一點問題,高枕無憂。

要麼,就直接辦你。

當檢察院上門的時候,千萬不要還有什麼僥倖心理,直接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將事實交代清楚,說不定到時候還能少判幾年。

而對於季昌明來說,他自身性子柔沒關係。

因為到了他這個位置,辦案什麼的,也不用他親自出手,只要交給手下人去辦就好了。

他需要做的事,給下屬足夠的發揮空間,並且能夠放權,為他們抗住上面的壓力。

一上一下,一柔一剛。

正好造就了巍峨不動、高峰聳立的檢查院。

漢東政壇這潭水這麼深,但是在季昌明的帶領下,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