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時代。
最熱血的一定是學生。
東漢的太學,在洛陽城外。附近就是北中郎將等的官衙。
太學不是一般的大,有房間近兩千間。學生數萬人。
匯聚了天南地北,優秀的讀書人。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當然就有聲音。
更奇妙的是。東漢的太學生,是不能直接做官的。也很少能做官。
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學習之後,哪裡來回哪裡去。
他們渴望發聲。
張霸的事情,就在太學爆發了。
有人力挺張霸,也有人認為張霸做的不對。
中午。
廣陵人張紘與幾個朋友正打算去外邊下館子,便看到了兩撥人站在空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辯。
“這天下已經爛透了,需要張侯這樣的人站出來,所以他沒有錯。”
“我不否認天下需要張侯這樣的站出來。但是他做的太過分了。死刑要上報朝廷,他自己殺了,就是私殺。枉顧朝廷法令。要是天下郡守都學張侯,豈不是亂套了?”
“國家運轉,是需要秩序的。”
“秩序?要是秩序有用,天下還會這樣嗎?要是張侯不殺他們?他們一定逃脫懲罰。”
“張侯做的對。”
“對,張侯做的對。”
“不對。”
雙方的人爭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沒有結果,最後一鬨而散了。
其實正反雙方說的都對。
張霸乾的漂亮,但有違法度。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張紘停了下來,把他們的爭吵聽完了。有朋友問他道:“子綱,你是廣陵人,你怎麼看?”
張紘,字子綱。
在歷史上,他與張昭一起並稱二張。是在東吳政權創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人。
他就是廣陵郡人,目前是個資歷很深的太學生。
他面容俊雅,留著長鬚,目光十分有精亮,身姿挺拔,衣冠雄偉,有過人氣勢。
張紘說道:“張侯這件事情,是對是錯,我不想說。但是廣陵郡是父母之邦,義不容辭。”
“我對廣陵的情況很清楚,我贊同張侯做的事情。”
“我要上書朝廷,為張侯申辯。然後離開太學回去廣陵,投奔張侯。為父母之邦做些事情。”
他的朋友沒有想到,會問出這一番話,不由的有些呆住。
然後,他的朋友都很講義氣,說道:“我們一起上書。”
太學生上書朝廷,並不稀奇。張紘出了力,但他們的表文,也淹沒在了無數太學生的表文之中。
並不出名。
這件事情在洛陽城內,掀起了滔天駭浪,整個洛陽都洶湧澎湃。
群眾的力量發揮了作用。但最終的決策,還是掌握在何進等少數人的手中。
朝廷議論,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就是。
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廣陵郡,斥責張霸,並罰俸一年。
輕飄飄的就過去了。
何進太給力了。
張霸的官位保住了。
事情傳出,洛陽城內外力挺張霸的官員、太學生,都是歡呼雀躍,認為這是一場大勝利。
張霸之名,也已經名傳天下。
並非只是武夫了。
而是文武兼備,國家俊傑。
而且。張霸在南陽當了一段時間的代理郡守,這件事情也被髮掘了出來。
是有南陽方面的官吏,專門上書。
總之。
張霸要的官聲,徹底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