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球運動還未形成標準的職業框架之時,業餘圈子與新生的職業圈子曾經發生過相當嚴重的割裂,也就是網球專案被奧運會踢出去、大滿貫只允許業餘選手報名參賽的那段時間。
針對這段歷史,有種解釋是這麼說的:職業網球玷汙了運動的純潔性。
說對了一些東西,畢竟就算現在,仍有不少奧運會其他專案的選手認為,網球運動員拿著如此高的收入,不應有資格參與進奧運會。
但如果拋開這些東西,只去審視那些業餘球員與大滿貫的做法,其實那時的人們無非認為:全域性職業化不會成為這項運動的出路。
——他們堅信,網球這種個人專案無法制造足夠的話題與關注度,創造足夠的價值從而維持職業體系。
不錯,比起需要足見球隊的足球、籃球、棒球等專案,個人競技體育天生就少了很多可以談論的“爆點”。
看看人家第一大球足球,什麼球隊間交易、更衣室矛盾、球迷互掐,無一不是值得大說特說的——就這,都還沒算上最關鍵的比賽本身。
但網球也有著它的天生優勢:頂級球員之間極其頻繁的過招、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勝負有來有回。
大比賽,誰都想參加,誰都想名利雙收對吧?那好,請你能走多遠走多遠吧。不管你是不是種子選手,越往後,你碰見的基本就是來來回回那麼十來個人。
有好事者總結得好:1V1,沒有隊友供大家甩鍋,網球作為諸多單人球類專案裡抓住了全球化普及機遇的那個,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於“現代版決鬥”的精神期盼。
為啥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各國不得不立法禁止決鬥?還不是吃瓜群眾們喜歡看這種“兩個人背靠背,一聲令下轉身拔手槍射擊”的“遊戲”。
......
當然,說了那麼多,蘭逸飛現在面對的困境卻是另一個:羅迪克作為很多老美們心目中的“代理決鬥者”,其粉絲數量在虹吸效應下那是相當之大。
在某些匿名使用者於網路平臺上拱火之後,蘭逸飛發現他前段時間贏了羅迪克始終沒什麼人關注......
現在反倒突然跳出來不少人,說他上次獲勝只是佔了“紅土之利”,這次客場作戰,又是硬地比賽,斷無取勝之理。
得,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唄,蘭逸飛本來是這麼想的。結果,他的粉絲竟然也有冒頭的。
也或者是打抱不平的路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輿論並沒有一邊倒地去貶低他的實力。
“也許我們該正視蘭逸飛的粉絲群體了,我原想怎麼都要過一個賽季才要考慮這件事的。”威廉在一個非正式的小型會議裡回應了蘭逸飛的糾結。
“算我小小的失職吧。我的職員會盡快幫你建立一些官方賬號用來維護你與粉絲的關係,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敗壞你的形象。”
威廉顯然不是第一次幹這種活了,當下還寬慰起了蘭逸飛:“別看很多羅迪克的粉絲看你不爽在互相掐架,其實這都是好事,有個情感的宣洩口挺好的,忘了曾經格拉芙狂熱粉絲刺傷塞萊斯的事情了?”
蘭逸飛苦笑著搖了搖頭:“不,我只是從中注意到了一些事實,與我初次交手的球員只會越來越少,多次、重複的交手與博弈,怕是要成為常態啊!心理壓力什麼的,還真會大不少。”
威廉拍了拍蘭逸飛的肩膀:“正是如此!但你也大可不必被過往的敗績與榮耀所束縛。忘了你曾經對我說過的目標了嗎?進入世界前十,成為世界第一。”
“哪個世界第一,不是踩著2-10名選手,獲勝幾十次從而登頂的?”
......
(1)羅迪克VS(4)蘭逸飛。從某種意義上講,本年度花旗銀行公開賽最重量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