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配一萬山地軍組成,再由一萬陸戰隊或者陸軍帶領這三萬人馬,既保證了戰鬥力。又保證不讓他們有反叛的可能。
剩餘的三萬陸軍由鄧艾自己親自帶領兩萬,這將是中軍的守護部隊,也是震懾其餘軍隊的,鄧艾把六軍中的三軍交給周瑜,又給了他一萬陸軍和五十門火炮組成北軍。
讓他帶領北軍在北方的橫濱登陸,攻陷橫濱再拿下名古屋,打下廣島以後和鄧艾的南軍會師在平安京,南北同時攻擊,以求最快速度攻陷平安京,平定東瀛全境。
之所以敢分兵,是因為如今的本島,除了平安京,各地城池都沒有多少守備力量,多了三五萬,少了只有兩三萬,明軍有火炮配合,哪怕是北軍也能輕鬆攻破他們的城池。
至於北軍的領兵將領,鄧艾只給了個太史慈,海軍沒有作戰任務,韓當,周泰等人也可以帶領陸軍作戰。有的是將領,自己這邊更是主攻方向,自己將會以最快速度攻破長崎,然後兵臨平安京城下。讓德川家康不敢往別的地方增兵,等周瑜平定了各地以後。就是德川家康的末日了。
把三軍十三萬人移交給周瑜以後,鄧艾帶領著魯肅還有眾將,並剩餘的三軍加上自己本部人馬還有夏侯淵的騎兵,共計近十五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往長崎。
沿途碰到的縣城還有各個小型關卡,見了大軍開來,根本沒有守城的慾望,直接開門投降,鄧艾都派兵一一接收,這些可都是補充軍糧的重要地方啊。
能在本土補充糧食。何必從南島調集呢,鄧艾雖然一直分兵佔領沿途的縣城,可他也一直在收編各城的守軍,等趕到長崎的時候,兵力並不見少,只是中間多了幾萬降兵而已。
路上趕路再加上沿途接收縣城耽誤了點時間,鄧艾用了五天才趕到長崎城下,這和東瀛糟糕的路況也脫不了關係。
十幾萬大軍在長崎城下安營紮寨,把長崎城團團圍住。
長崎作為德川家族的糧倉,面積並不小,城高牆厚,城牆足有三丈多高,近十米的高度沒有攻城器械可打不下來。
鄧艾一邊令隨軍工匠加緊製作攻城器械,一邊派出夏侯淵到北方警戒,防止有敵軍增援,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
明軍趕製了兩天,終於製造出了足夠的井瀾和雲梯,投石車就不製造了,有了火炮,誰還用那玩意?狗都不用。
明軍奉行圍三闕一之策,六十門大炮,東西南三面城牆一面二十門,還配備十架井瀾和二十架雲梯。
唯一留出缺口的北方還有夏侯淵在那守株待兔,主打的就是一個玩的贓。贓點怕什麼?沒聽說過兵不厭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