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但至此緊張時刻,兩夫妻能回來看看,所有人都高興。
早早燉了豬蹄,殺雞,殺羊,準備好要炒的菜,土酒溫在銅壺中。
只等人一到立刻開飯,不讓客人久等。
農村,雖不及城市發達,能聚全國,乃至全世界新鮮潮流的玩意兒。
也早被打上貧窮落後的標籤。
但不得不說,農村有田有地,農產豐富,且老一輩都有存糧習慣。
自家也養豬羊,雞鴨貓狗,牆上掛著數量不等的臘肉。
短時間,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不愁吃喝。
此外,一個村子,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
往前推幾十年,老一輩人還活著的時候,交通不便,而百業興旺。
常見的鐵匠、木匠,泥瓦等職業。
鞋匠、理髮、老中醫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也必不可缺。
李成學早年還在村裡當過老師。
每家每戶婦女,還不會針線活嗎?
等於裁縫了。
不過,說再多農村已經是時代遺忘之地,發展潛力不高。
只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底蘊,肯定還存在著。
李成學之所以回來籌錢,便考慮到這部分,他清楚人們存錢的習慣。
一分錢也不會亂花,要存起來,日積月累肯定積攢不少。
“嫂嫂!”
李成學推門下車,看到頭髮花白的婦人走來,忙叫道。
她的年紀和李成學差不多,但看上去卻有七八十歲。
這是已離世大哥的妻子。
“成學快進來,坐一會就吃飯。”
老人招呼。
李成學妻子提著銀質鏈條拴著的黑色挎包下車,雖已五十餘歲,但保養得當,看起來也就四十,面板白淨。
尤其出現在這裡,與一眾鄉土人比較,光鮮亮麗太多。
她抬眼掃了一圈,輕輕蹙眉。
這些年回鄉下只丈夫一人,她很少來,環境雖陌生,卻還和以前一樣,絲毫沒變。
“姐姐!”
她看向老婦人,露出笑容,走過去握住老人的手。
“走,我也幫姐姐做飯。”
她拉著老人往廚房走。
“別,別啊,你哪進過柴火房,到堂屋裡坐著就成!”
老人推拒,讓她歇著去。
弟媳實在不像受得了煙熏火燎。
“嫂嫂,她在店裡也是廚師,掌勺的!”
李成學笑著幫腔,
嫂嫂拗不過,叫李成學妻子進入了廚房。
大哥已經去世,要從這家借到錢,肯定先做通大嫂的工作。
大哥的幾個後輩雖然也沒啥成就,但少了骨血相連的親情,就不太好說話了。
但也幸好,
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響應國家號召建堡壘去了。
中午,李成學在大哥家吃飯,飯桌上其樂融融,還有幾個鄰居作陪。
酒過三巡,他拿出準備好的禮品。
米麵糧油,還有好煙好酒,無不盛讚他大方。
大嫂都不好意思收,直言叫他們多住幾天,好再殺幾隻雞。
李成學笑著答應,傍晚又到周圍幾家送禮品,串門。
短短兩天,他走遍大部分親戚。
至於借錢的事情還沒提。
只有大家都收了禮物,才好開這個口,並且還要有個帶頭的。
夜裡,夫妻倆躺在梆硬的木板床。
一層小麥秸稈,一床棕櫚床墊,上面鋪一張爛棉花打的褥子,床單,並不平整。
躺在上去不太舒服。
妻子輾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