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沒再多說什麼。
或者,他想表達的,都在那個筆記本里。
李前準備告辭,老人卻讓他再等等。
於是老實坐好,跟老人一起看電視。
東大還要發射火箭登月,這訊息在國外各大堡壘城市、庇護所之間傳播,震撼的同時,無比羨慕。
都這時候了,還想著幾百幾千年後的事情,可見人家真正尚有餘力,民眾還可以吃飽飯。
當然也有些惡言惡語,卻也是在自欺欺人,別人也聽不到。
全球網際網路癱瘓,各大洲、國家,只維護自己的區域網絡,沒更多電力維持全球網路。
但是少數電視節目、直播還是可以做到全球直播的。
比如蜃景直播,和現在的登月實況。
“年輕真好啊。”
躺椅上的老人忽地感慨,很是欣慰。
因為電視中主持人和兩位嘉賓正細緻地聊著登月過程,和組建月面基地,能源採集,如何提煉月壤中的礦物及氫氧等燃料,再如何將運輸船發射上天,追逐藍星。
那個新的嘉賓說話一板一眼,沒周乾元有趣。
老人感嘆的是他退休後,新一代航天人的膽魄與勇氣。
首先從登月開始,便是直接獲得第二宇宙速度,徑直飛往月球。
這就必須從重力井發射火箭,盡最的提速、節省燃料。
而環繞藍星藉助引力加速,飛船無法完全避開眾多的重力井榦擾,飛行軌跡會受到影響。
再加上任務時間緊迫,搭建基地,到第一桶氦三到達藍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更久。
所以這一步大力飛磚,東大首次載人登月,就從重力井出發。
然後登月、搭建月面基地,採礦、冶煉、運輸等,處處充滿妙思。
月面基地、採礦、冶煉這些,其實早就有一些方案,只是現在這些方案都被快速推行下去。
氦三來自太陽輻射,故而月球表面土壤就有,採礦就很容易。
冶煉則利用太陽光。
同時月壤裡還含有水,一併收集起來,可電解成氫氧,作為運載火箭燃料。
故而月面基地第一步是鋪開大量的光伏裝置。
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未來源源不斷的運載火箭,都將運送這些裝置。
採礦、冶煉,然後是最為關鍵的運輸。
如果運輸不到藍星,人類拿不到氦三,那往月球投資再多也只是打水漂。
所以運輸是重中之重。
按照傳統的登月任務,自帶燃料,一來一回短則七八天,長也就半個月。
可現在問題就複雜太多了。
兩顆星辰距離越來越遠,登月需要兩個多月,再從藍星發射運載飛船運輸氦三肯定不現實,效率太低。
故而,運輸飛船將在月球製造。
所謂飛船,實質上就是火箭、導彈,攜帶足夠的燃料發射出去,追擊地球,最終落在南半球。
等到月球基地進入正軌,可能幾天就能發射一枚。
再擴大規模,天天發射也不是難事。
到時候藍星真就是被導彈雨轟炸了!
當然,採用液氧液氫作為燃料還有不少技術難點。
首先就是液氫密度太低,需要巨大儲存罐。
而且液氧和液氫沸點還不同,不能儲存在一起,火箭需要揹著兩個巨大罐體。
好在,月球也沒大氣。
除開上述的流程,工程組還計劃在月球某隕石坑搭建軌道發射裝置。
類似於航母的滑躍甲板,至少10公里長度,末端依託隕石坑邊緣弧度抬升,將火箭拋入太空,再利用火箭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