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九百三十六年,石敬瑭毅然決然地起兵反叛。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他竟然認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親,並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作為交換條件,請求契丹軍隊協助他攻打洛陽。李從珂眼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選擇了自殺。與此同時,傳國玉璽也隨之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最終,石敬堂成功奪取皇位,建立了後晉王朝。後晉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朝代。然而,石敬瑭認賊作父、割讓幽雲十六州的行為引起了朝臣和民眾的強烈不滿。在位期間,石敬瑭既畏懼養父耶律德光,又對朝廷中掌握兵權的將領心懷忌憚。
公元九百四十二年,石敬瑭因病駕崩,其侄石重貴繼承皇位。石重貴登基後,對耶律德光表示僅以孫子身份自稱,但拒絕稱臣。這一行為激怒了耶律德光,引發了契丹與後晉之間的敵對關係,並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石重貴親自出徵,擊敗了契丹軍隊。然而,由於他在軍事指揮方面的失誤和用人不當,導致後晉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公元九百四十七年,契丹成功攻佔了後晉的都城開封,迫使石重貴投降。至此,後晉王朝宣告覆滅。
在佔領中原期間,契丹軍隊肆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民眾的強烈反抗。面對此起彼伏的起義浪潮,契丹軍隊被迫撤離中原。與此同時,北平王劉知遠趁機崛起,掌握了大量兵力,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藩鎮勢力之一。他抓住機遇,於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後漢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四個朝代。
劉知遠稱帝不到一年便因病逝世,臨終前將幼子劉承佑託付給郭威等老臣,希望他們能輔佐劉承佑治理國家。 劉承佑順利繼位後,同年,武漢國內發生藩鎮叛亂,郭威奉命討伐叛軍。然而,此時的劉承佑卻對掌握兵權的郭威心生忌憚,這讓郭威感到極度不安和沒有安全感。
面對這種情況,郭威決定起兵反叛。公元950年,郭威率領軍隊攻佔開封,劉承佑則棄城而逃。在逃跑途中,劉承佑被殺死。
隨後,郭威稱帝並建立了後周政權。後周作為五代時期的第五個朝代,郭威以生活簡樸、體恤百姓而著稱,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穩定局勢,為後周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去世後,其養子柴榮即位。柴榮被譽為五代時期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他透過多次北伐遼國以及對南唐的征討,大大擴充套件了後周的版圖疆域。
在柴榮的麾下,有一位著名將領趙匡胤。趙匡胤追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此同時,趙匡胤在軍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龐大勢力。
公元九百五十九年,柴榮在征戰途中不幸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兒子柴宗勳繼承皇位。然而,不久之後,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成功地取代了柴宗勳,披上黃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了宋朝。他就是後來被尊稱為宋太祖的人物。趙匡胤定都開封,並開啟了統一全國的征程。
當時,尚存的十國與五代相比,規模已經大大縮小。其中,除了北漢位於北方外,其餘九個國家都分佈在南方地區。趙匡胤明智地選擇了先南後北的戰略,逐步消滅這些小國家。首先,他成功地滅掉了後蜀、南漢和南唐等國。公元九百七十六年,趙匡胤突然駕崩,同年,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成為宋太宗。
宋太宗繼位後,繼續致力於統一全國的事業。他先後滅掉了吳越和北漢,至此,五代十國時期殘存的十國政權全部被消滅。至此,五代十國這段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混亂不堪的時期終於畫上了句號。這一時期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政治局勢的穩定和統一,為宋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