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章 準備手術

驀地,她抬起頭來,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顯然心中已經有了好的答案:“趙教授的提議極具可行性。本身d物質的化學結構穩定,天生不易與生物分子產生反應,這為我們方案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過往的實驗中,有一種物質非常合適成為包裹d物質的醫用材料,那就是r物質。

這是一種先進的醫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在高溫的狀態下會變得非常柔軟,可以輕鬆將d物質牢牢包裹在內,形成穩定的‘d物質包裹球’,兩者和諧共生,互不侵擾,完美契合我們現今的需求。”

聞言,李教授滿意點頭,表示同意這個方案,但隨即又提出了新的疑問:“不過,d物質的粒子吸附速度如何精準調控,這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吸附速度過快,可能會引發能量團的劇烈反應;若是慢了又無法達到控制住能量團擴張速度的作用。這其中的微妙平衡,需我們細細斟酌。”

“沒錯,”張教授緊跟著補充道:“另外,還有d物質的吸附量也要在考慮範圍之內。在不知道患者腦內能量團具體能量規模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精準判斷需要投放進患者大腦深處的d物質的數量?送少了,無法達到手術預期效果;送多了,多餘的吸附力會不會直接吸到系統的身上,從而引起系統的警惕甚至反抗?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障礙。”

“關於這些,我倒是有個想法。”顧雪瑤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開口說道:“由於d物質本身具有的吸附速度極為強悍,因此,我們無需擔心吸附速度過慢的問題,只需要顧及會不會由於吸收過快會引起能量暴動或是引起系統注意的問題。關於這一點,我是這樣考慮的。

由於d物質在空氣中和水中的吸收特性大相徑庭,水能有效減緩其吸收速度。因此,我們可以在製備d物質包裹球的過程中,適量新增水分,利用水的屏障作用,為d物質的釋放速度裝上‘減速器’。”

她稍作停頓,繼續闡述道:“至於吸附量,我建議採取‘細分策略’。即以1奈米d物質為基準單位,製作多個的‘d物質包裹球’,透過少量多次的方式,逐一將包裹球送進能量團所在區域,一旦吸附的能量達到飽和便將其取出,再更換新的包裹球進去,迴圈往復,一點一點減少翟思恭腦內能量團的含量,直至其完全清楚乾淨。這雖需耐心與精細操作,卻能有效降低風險。”

這一次,眾人的目光又齊刷刷的聚焦在張教授身上。作為腦域手術的領軍人物,“術精張”這個稱號,他可是當仁不讓的。

張教授自信滿滿的說:“技術層面,這對我來說並非難事。採用定向微創手術,結合最新的奈米機器人技術共同配合,最初的時候可能會慢一些,等熟悉了路徑還是比較輕鬆的。關鍵在於,要反覆實踐,確定單次投放到患者腦內的d物質包裹球的最佳數量,以達到穩定、緩慢的清除患者腦內能量團的目的,這才是這次手術的難點所在。”

孫教授接過話頭,提出最佳化建議:“我們不妨靈活應變,不必拘泥於每個包裹球中固定的d物質含量與水分比例。手術過程中,根據實時反饋調整,力求以最少的干預次數,達到最高的治療效果。”

趙教授點頭贊同,同時強調了時間的重要性:“我同意這個方案,不過,我們還需要考慮手術過程中的時間因素。患者的剩餘時間非常緊迫,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高效運作。這不僅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我們團隊協作能力的考驗。”

最終,李教授作為腦域專家組的組長,總結並分配了任務。他環視了一圈在座的專家,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就分頭行動。張教授,這裡你的操作技術最好,就由你來擔任主刀重任,一旦d物質的應用獲得批准,